——唐·皎然《送裴秀才往會稽山讀書》
心同野鶴與塵遠,詩似冰壺見底清。
——唐·韋應物《贈王侍禦》
神清宜放曠,詩苦益縱橫。
——五代·南唐·李中《獻中書張舍人》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宋·蘇軾《和董傳留別》
樹林幽翠滿山穀,樓觀突兀起江濱。
雲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
——宋·蘇軾《犍為王氏書樓》
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
——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
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籯常作災。
——宋·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
食貧自以官為業,聞說西齋意凜然。
萬卷藏書宜子弟,十年種木長風煙。
——宋·黃庭堅《郭明甫作西齋於潁尾,請予賦詩二首》
虛明兩竹窗,濟楚一書房。風動鳥移樹,花香蝶過牆。
——宋·真山民《閑居》
一榻桃笙,半窗竹簡,清涼如許。
——宋·吳泳《水龍吟·六月宴雙溪》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宋·李清照《攤破浣溪沙》
出郭栽花涉小園,歸調琴譜輯詩編。
——宋·王炎《題薑堯章舊遊詩卷》
詩書千載經綸誌,鬆竹四時瀟灑心。
——宋·王安石《鄭子憲新起西齋》
人生豈必高官貴,願長對、詩書習氣。
——宋·魏了翁《玉樓春·同官載酒為叔母壽……》
詩書萬卷,綺琴三弄,更有新詞千首。
從今日日與遨遊,便是天長地久。
——宋·李仲光《鵲橋仙·自壽》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朱熹《四時讀書樂》
萬個琅玕繞舍青,風聲相和讀書聲。
——宋·姚勉《雪中雪坡十憶》
惟應小窗月,長記讀書聲。
——宋·劉克莊《移居二首》
絕妙茅齋對竹林,少年日月直千金。
殷勤好與此君約,不許空移不寸陰。
——宋·陳普《愛日》
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
——宋·朱淑真《秋夜牽情》
囂市塵中無此清,竹風聲應讀書聲。
——宋·葛紹體《吳友翠玉軒》
青泥瓦斛移山花,聊著書窗伴小吟。
——宋·楊萬裏《山丹花》
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
——宋·陸遊《書室》
鬆竹林中讀書處,一圖風景屬三家。
——宋·陸文圭《柳城春色圖》
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鬆窗竹閣。
——宋·辛棄疾《賀新郎》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宋·辛棄疾《讀書》
用拙常存守道心,偷閑片片抵千金。
半簾梅影離離月,一澗泉聲曲曲琴。
圖史燈前隨意檢,園蔬雨後不時尋。
浮名自覺無多趣,五柳當年誌已深。
——宋·夏龍五《題居室》
笑托香鰓迎睇久,依稀相伴讀書時。
——元·杜瑩《西池古梅》
書在竹中身書中,竹風吹書沃心胸。
倚竹挾書送飛鴻,不識人間有王公。
——元·方回《題陳學正巨源萬竹》
書聲繞屋雜竹聲,竹色侵書助書趣。
——元·舒頔《竹溪書室圖為黃克文題》
吾亦愛吾廬,芸窗幾卷書。
——元·陸祖允《菩薩蠻·題錢德鈞水村圖》
未老身猶書卷裏,不眠人在漏聲中
——明·李東陽《齋居和舜谘侍讀院署見寄》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明·於謙《觀書》
千個細臨高士榻,一窗寒動古人書。
——明·魏象樞《次韻和宋子飛同年齋中竹影》
蓬茅下誦詩讀書,日日與聖賢晤語,誰雲貧是病?樽壘邊幕天席地,時時共造化氤氳,孰謂非禪?
——明·洪應明《菜根譚》
讀書於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嘯於丘阜之巔,使人興邁。
——明·洪應明《菜根譚》
徜徉於山林泉石之間,而塵心漸息,夷猶於詩書圖畫之內,而人氣潛消。
——明·洪應明《菜根譚》
讀《易》曉窗,丹砂研鬆間之露;談經午案,寶磬宣竹下之風。
——明·洪應明《菜根譚》
身在盡餘容膝地,囊空頻散買書金。門無俗客城中駕,坐有清風石上琴。
——明·李東陽《城塘書屋》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修竹紙窗燈火裏,讀書聲。
——明·陳繼儒《初夏飲歸》
弄風研露,輕舟飛閣,山雨來,溪雲升,美人分香,高士訪竹,鳥幽啼,花冷笑,釣徒帶煙水相邀,老衲問偈,奚奴弄柔翰,試茗,掃落葉,趺坐散坐,展古跡,調鸚鵡,乘其興之所適,無使精神太枯,憑開之。
——明·吳從先《小窗四紀》
雪後尋梅,霜前訪菊,雨際護蘭,風外聽竹;固野客之閑情,實文人之深趣。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閉門是深山,讀書有淨土。
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閉門閱佛書,開門接佳客。
出門尋山水,此人生三樂。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養心莫善寡欲 至樂無如讀書
——明·鄭成功《集句聯》
出城相去路三裏,閉戶獨眠書半床。
——明·王紱《靜趣軒》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
窗間白發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圖書擁百城,花竹開三徑。
——明·徐石麟《一枝花》
柳依依別有村,水彎彎獨繞門,東西插架圖書滿。
——清·王清文《北般涉調·耍孩兒·裏塾》
朱藤花壓讀書堂,分得桐陰半畝涼。
新製玻璃窗六扇,關窗依舊月如霜。
——清·袁枚《山居絕句》
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盡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問郎知是幾更天!
——清·袁枚《寒夜》
讀書不求名位高,飲酒不盡千鍾醪。
得心每在淡與泊,此中至樂誠陶陶。
——清·王大椿《上陳見複先生》
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清·左宗棠《自題家塾》
花底填詞,香邊製曲,醉後作草,狂來放歌,是謂遣筆四稱。
——清·朱錫綬《幽夢續影》
亂泉聲裏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
——清·王蘋《南園》
倜儻指揮天下事,風騷驅使古人書。
——清·趙賓《長安喜逢彭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