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
——唐·李商隱《瑤池》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唐·杜牧《雨》
碧窗斜月靄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
——唐·張仲素《秋閨思》
窗殘夜月人何處,簾卷春風燕複來。
——唐·胡曾《雜曲歌辭·獨不見》
帆影都從窗隙過,溪光合向鏡中看。
——唐·葉令儀《村景》
沿澗水聲喧戶外,卷簾山色入窗來。
——唐·溫庭筠《山居》
窗影搖群木,牆陰載一峰。
——唐·岑參《題山寺僧房》
坐念綺窗空,翻傷清景好。
——唐·韋應物《月夜》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唐·杜荀鶴《贈弟侄書堂》
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清風兩窗竹,白露一庭鬆
——唐·白居易《秋齋》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唐·白居易《夜雨》
池晚蓮芳謝,窗秋竹意深。更無人作伴,唯對一張琴。
——唐·白居易《池窗》
窗開自真宰,四達見蒼涯。
——唐·皮日休《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石窗》
書滿閑窗下,琴橫野艇中。
——唐·鄭穀《深居》
窗前人靜偏宜夜,戶內春濃不識寒。
——五代·南唐·徐鉉《夢遊》
高敞軒窗迎海月,預栽花木待春風。
——五代·南唐·李中《海上太守新創東亭》
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疏疏簾外竹,瀏瀏竹間雨。窗扉靜無塵,幾硯寒生霧。
——宋·蘇軾《雨中過舒教授》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宋·蘇軾《江城子》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靜院槐風綠漲,小窗梅雨黃垂。
——宋·程垓《烏夜啼》
矮窗曲屋風燈冷,還是苦寒時節。
——宋·程垓《摸魚兒》
梅塢飛香定,蘭窗翠色齊。
——宋·程垓《南歌子》
曲沼通詩夢,幽窗淨俗塵。
——宋·程垓《南歌子》
山隨宴坐圖畫出,水作夜窗風雨來。
——宋·黃庭堅《題胡逸老致虛庵》
竹窗紅莧兩三根,山色遙供水際門。
——宋·王安石《竹窗》
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宋·毛滂《臨江仙》
不必開窗索花笑,窗隔花影也欣欣。
——宋·楊萬裏《春曉三首》
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政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
——宋·楊萬裏《釣雪舟倦睡》
門外人隨月,窗前竹動風。
——宋·周必大《次韻芮漕國器憶去年上元二首》
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宋·朱淑真《清晝》
梅子留酸濺齒牙,芭蕉分綠映窗紗。
——宋·趙葵《初夏》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宋·周密《夜歸》
文思泉漱石,色照月明窗。
——宋·薛季宣《誠台雪望懷子都》
窗外芭蕉窗裏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宋·無名氏《眉峰碧》
午夢醒來,不覺小窗人靜,春在賣花聲裏。
——宋·王嵎《夜行船》
晚來拭淨南窗紙,便覺斜陽一倍紅。
——宋·範成大《秋日田園雜興》
窗納鄰峰碧,瓢分遠澗清。
——宋·劉克莊《野性》
小窗了卻觀書課,幾首殘詩旋補成。
——宋·劉克莊《春日五絕》
惟應小窗月,長記讀書聲。
——宋·劉克莊《移居》
昏窗微見燈明嶼,霽閣遙看日浴波。
——宋·劉克莊《海口》
西窗枕寒池,池邊老鬆樹。
——宋·謝翱《西窗》
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閑對芭蕉展。
——宋·呂渭老《薄幸》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
——宋·汪藻《即事》
一窗新綠愜幽情,袖手哦詩取次成。
——宋·陸遊《淨智西窗》
雲開見殘日,更愛小窗妍。
——宋·陸遊《老境》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床燈火多情。問誰千裏伴君行。
晚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宋·辛棄疾《臨江仙》
春意滿西湖,湖上柳黃時節。瀕水霧窗雲戶,貯楚宮人物。
——宋·辛棄疾《好事近》
小窗人靜,棋聲似解重圍。
——宋·辛棄疾《新荷葉》
午醉醒時,鬆窗竹戶,萬千瀟灑。
——宋·辛棄疾《醜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
——宋·辛棄疾《滿江紅》
一尊搔首東窗裏。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
——宋·辛棄疾《賀新郎》
堪笑高人讀書處,多少鬆窗竹閣。
——宋·辛棄疾《賀新郎·題傅君用山園》
近水人家小結廬,軒窗瀟灑勝幽居。
——元·鄭允端《水檻》
寒窗剪刀落,疑是劍環聲。
——宋·羅與之《寄衣曲》
月枕雙欹,雲窗同夢,相伴小花深院。
——金·王特起《喜遷鶯·別內》
綺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櫳相映,繡幕相牽。
——元·關漢卿《南呂·一枝花 贈朱簾秀》
幾竿清影映窗紗,篩月梳風帶雨斜。
——明·吳孔嘉《詠竹》
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汪洋,收四時之爛縵。
——明·計成《園冶》
窗間白發催愁鏡,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一琴幾上閑, 數竹窗外碧。
——明·佚名
寒窗兒女燈前淚,客路風霜夢裏家。
——明·部登《保定途中偶成》
山似相思久,推窗撲麵來。
——清·袁枚《推窗》
獨臥繡窗靜,月明宿鳥啼。
——清·陳燦霖《古怨》
雲隨一磬出林杪,窗放群山到榻前。
——清·譚嗣同《山寺》
綠碎窗蕉,翠搖樓竹,隨風送到聲嬌。
——民國·吳嘉謨《滿庭芳》
23、闌(55則)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欄杆情味切。 ——五代·南唐·李煜
百尺闌幹橫海立,一生襟抱與山開。 ——宋·陳與義
欄杆三四曲,樓閣幾重深。 ——清·袁枚
翠濃春檻柳,紅滿夜庭花。
——唐·張祜《憶雲陽院》
樓外翠簾高軸,倚遍欄幹幾曲。
雲淡水平煙樹簇,寸心千裏目。
——唐·韋莊《謁金門》
月裏青山淡如畫,露中黃葉颯然秋。
危欄倚遍都無寐,隻恐星河墮入樓。
——唐·吳融《秋夕樓居》
碧闌幹外繡簾垂,猩色屏風畫折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