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簷向。
——唐·王維《洛陽女兒行》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
——唐·王之渙《登鸛雀樓》
水樓一登眺,半出青林高。
——唐·孟浩然《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閑。
——唐·李白《關山月》
長風萬裏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今來一登樓,如上九天遊。
——唐·李白《登錦城散花樓》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唐·李白《擬古其二》
樓雨沾雲幔,山寒著水城。
——唐·杜甫 《西閣雨望》
高閣一長望,故園何日歸。煙塵擁函穀,秋雁過來稀。
——唐·韋應物《西樓》
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
——唐·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江上層樓翠靄間,滿簾春水滿窗山。
——唐·李群玉《漢陽太白樓》
高樓獨上思依依,極浦遙山合翠微。
——唐·劉長卿《登潤州萬歲樓》
玉輦下離宮,瓊樓上半空。
——唐·孫逖《奉和禦製登鴛鴦樓即目應製》
重樓窗戶開,四望斂煙埃。遠岫林端出,清波城下回。
——唐·段文昌《晚夏登張儀樓呈院中諸公》
傲吏身閑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
南風不用蒲葵扇,紗帽閑眠對水鷗。
——唐·李嘉佑《寄王舍人竹樓》
小書樓下千竿竹,深火爐前一盞燈。
——唐·白居易《竹樓宿》
江畔百尺樓,樓前千裏道。憑高望平遠,亦足舒懷抱。
——唐·白居易《望江樓上作》
笙歌歸院落,燈火下樓台。
——唐·白居易《宴散》
花邊春水水邊樓,一坐經今四十秋。
——唐·白居易《會昌二年春題池西小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唐·白居易《長恨歌》
山容水態使君知,樓上從容萬狀移。
日映文章霞細麗,風驅鱗甲浪參差。
——唐·元稹《和樂天重題別東樓》
遠天明月出,照此誰家樓。上有羅衣裳,涼風吹不休。
——唐·於鄴《高樓》
密鎖重關掩綠苔,廊深閣迥此徘徊。
——唐·李商隱《正月崇讓宅》
畫閣淩虛構,遙瞻在九天。丹楹崇壯麗,素壁繪勳賢。
——唐·劉公興《望淩煙閣》
危樓入水倒,飛檻向空摩。
——唐·張九齡《登臨沮樓》
朱樓映日重重晚,碧水含光灩灩長。
——唐·趙嘏《廣陵答崔琛》
朗懷披夏日,高嘯得清風。
——唐·張祜三《題泗州劉中丞郡中新樓》
樓台藏綠柳,籬落露紅桃。
——唐·王禹偁《寒食》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唐·溫庭筠《瑤瑟怨》
落日依樓閣,歸雲擁殿廊。
——五代·南唐·徐鉉《句》
聞說樓居似地仙,不知門外有塵寰。
幽人隱幾寂無語,心在飛鴻滅沒間。
——宋·蘇軾《單同年求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
樓中老人日清新,天上豈有癡仙人。
三山咫尺不歸去,一杯付與羅浮春。
——宋·蘇軾《寓居合江樓》
樓台明晚照,花竹暝寒煙。
——宋·陳造《都梁八首》
錦城滿目是煙花,處處紅樓賣酒家。
——宋·汪元量《成都》
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宋·張仲殊《訴衷情》
佛界似仙居,樓台出翠微。
——宋·薛嵎《天童寺》
畫樓朱戶玉人家,簾外一眉新月浸梨花。
——宋·謝逸《南歌子》
獨上高樓雲渺渺,天涯一點青山小。
——宋·王詵《蝶戀花》
木末翠樓出,詩眼巧安排。天公一夜,削出四麵玉崔嵬。
——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宋·辛棄疾《滿江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宋·辛棄疾《醜奴兒 書博山道中壁》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倩誰喚流鶯聲住?
——宋·辛棄疾《祝英台近·晚春》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宋·辛棄疾《一剪梅·中秋無月》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
經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宋·辛棄疾《鷓鴣天》
畫樓影蘸清溪水。歌聲響徹行雲裏。
——宋·辛棄疾《菩薩蠻》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宋·陸遊《臨安春雨初霽》
綠外深深柳巷,紅間曲曲花樓。
——宋·程垓《烏夜啼》
錦城晴日午雲稠,回首春風十二樓。
——明·高士彥《春興》
辟一室,八窗通明,月夕花辰,如水晶宮、萬花穀也。室之左構層樓,仙人好樓居,取遠眺而宜下覽平地,扼其胸次也。
——明·張鼐《張侗初集》
仙人自愛樓居好,六麵山屏曉鏡妝。
——清·沈曾植《西湖雜詩》
好風香世界,涼影月樓台。
——清·查慎行《南堂桂》
21、門(120則)
高門有才子,能履古人蹤。 ——唐·李端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唐·劉長卿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唐·劉慎虛
門之設張,為宅表會;納善閑邪,擊柝防害。
——漢·李尤《門銘》
高門降衡。修庭樹蓬。
——晉·陸雲《答兄平原詩》
峨峨高門內,藹藹皆王侯。
——晉·左思《詠史》
白水過庭激,綠槐夾門植。
——晉·潘嶽《在懷縣作》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閉門避暑臥,出入不相過。
——晉·程曉《嘲熱客》
高門既如一,甲第複相似。
——南朝·梁·張率《樂府詩集》
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
——北朝·樂府民歌《折楊柳枝歌四曲》
曲巷幽人宅,高門大士家。
——唐·李白《宴陶家亭子》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唐·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
——唐·李白《長幹行》
九天開出一成都,千門萬戶入畫圖。
——唐·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
蘿幌棲禪影,鬆門聽梵音。
——唐·王勃《遊梵宇三覺寺》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唐·宋之問《靈隱寺》
泉湧階前地,雲生戶外峰。
——唐·釋靈《宿天柱觀》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麵桃花相映紅。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侯門一入深似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唐·崔郊《贈婢》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
——唐·張籍《憶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