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桃花千萬樹,不須更覓深深處。
——明·楊基《蝶戀花·卜居》
閑向青山掃白雲。青山那得有紅塵。
——明·李東陽《寒山拾得圖二絕》
春深,細雨紅桑椹;花陰,殘陽語翠禽。
——明·陳鐸《北雙調·贈隱士》
聲色娛情,何若淨幾時窗,一生息頃。
利榮馳念,何若名山勝景,一登臨時。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興來醉倒落花前,天地即為衾枕。
機息忘懷磐石上,古今盡屬蜉蝣。
——明·陳繼儒《小窗幽記》
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
不似世人忙裏老,生平末始得開顏。
——明·李蓘《天津感事》
“鳥驚心”,“花濺淚”,懷此熱肝腸,如何領取得冷風月?
山寫照,水傳神,語吾真麵目,方可擺脫得幻乾坤。
——明·洪應明《菜根譚》
會心不在遠,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間,便居然有萬裏山川之勢,片言隻語內,便宛然見萬古聖賢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達人的胸襟。
——明·洪應明《菜根譚》
逸態閑情,惟期自尚,何事外修邊幅?清標傲骨,不願人憐,無勞多買胭脂。
——明·洪應明《菜根譚》
鬆澗邊攜杖獨行,立處雲生破衲;竹窗下枕書高臥,覺時月侵寒氈。
——明·洪應明《菜根譚》
鬥室中萬慮都捐,說甚畫棟飛雲,珠簾卷雨;三杯後一真自得,誰知素弦橫月,短笛吟風。
——明·洪應明《菜根譚》
小庭何所有,花竹交扶疏。閑中送餘目,歸雲與鳥俱。
——清·王琛《閑居》
讀書不求名位高,飲酒不盡千鍾醪。
得心每在淡與泊,此中至樂誠陶陶。
——清·王大椿《上陳見複先生》
生來厭喧囂,性與丘壑便。
——清·喬竹簡《東陽民居自題詩》
閑雲野鶴,無拘無束。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胸藏丘壑,城市不異山林;興寄煙霞,閻浮有如蓬島。
——清·張潮《幽夢影》
19、清音靜境(92則)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晉·左思
蟬噪林逾靜,烏鳴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
真清靜。香風純正。萬戶千門慶。 ——元· 尹誌平
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晉·左思《招隱》
清靜有默,平正無偏。
——南朝·宋·謝靈運 《贈安成詩》
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林。山林多奇采,陽鳥吐清音。
——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
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
——南朝民歌《大子夜歌二首》
蟬噪林逾靜,烏鳴山更幽。
——南朝·梁·王籍《入若邪溪詩》
白雲飛暮色,綠水激清音。
澗戶散餘彩,山窗凝宿陰。
——隋·楊素《山齋獨坐贈薛內史》
疏影紗窗外,清音寶瑟中。
——唐·賈島《題鄭常侍廳前竹》
露滌清音遠,風吹數葉齊。
——唐·薛濤《蟬》
掛月棲雲向楚林,取來全是為清音。
——唐·張喬《猿(一作長安贈猿)》
雅引發清音,麗藻窮雕飾。
——唐·封行高《冬日宴於庶子宅各賦一字得色》
日日在心中,青山青桂叢。高人多愛靜,歸路亦應同。
——唐·姚合《酬張籍司業見寄》
閑居日清靜,修竹自檀欒。
——唐·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自知清靜好,不要問時豪。就石安琴枕,穿鬆壓酒槽。
——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寒蟬欲報三秋候,寂靜幽齋。葉落閑階,月透簾櫳遠夢回。
——唐·馮延巳《采桑子》
高樹蟬聲秋巷裏,朱門冷靜似閑居。
——唐·王建《早秋過龍武李將軍書齋》
我飲不在醉,我歡長寂然。
酌溪四五盞,聽彈兩三弦。
煉性靜棲白,洗情深寄玄。
——唐·孟郊《小隱吟》
寂靜娛清暉,玉真連翠微。想像鸞鳳舞,飄颻龍虎衣。
——唐·李白 《遊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禦道上泰)》
空山寂靜老夫閑,伴鳥隨雲往複還。
家醞滿瓶書滿架,半移生計入香山。
——唐·白居易《香山寺二絕》
園徑自幽靜,玄蟬噪其間。高窗瞰遠郊,暮色起秋山。
——唐·韋應物《移疾會詩客元生與釋子法朗,因貽諸祠曹》
山林唯幽靜,行住不妨禪。高月穿鬆徑,殘陽過水田。
——唐· 李嘉祐《送弘誌上人歸湖州》
高添雅興鬆千尺,暗養清音竹數科。
——唐· 譚用之《山中春晚寄賈員外》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唐·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微風窗靜展,細雨閣吟登。清韻嶽磬遠,佳音湖水澄。
——唐·喻鳧《早秋寺居酬張侍禦六韻見寄》
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散發臥秋風。
——唐·劉希夷《嵩嶽聞笙》
高添雅興鬆千尺,暗養清音竹數科。
——唐·譚用之《山中春晚寄賈員外》
幽境自能情外見,高懷獨出世間癡。
——宋·惠洪《送瑩上人遊橫嶽》
白雲深處有清音,上接祥光古木森。
不但濯纓兼濯足,直須一洗利名心。
——宋·王威 《清音》
山水清音有,園林勝事窮。
——宋· 許月卿《暮春聯句九首》
門外亂山連翠色,竹間流水漱清音。
—— 宋· 薛嗣昌《 宿草堂寺》
鳳凰玉千仞,琅然落清音。
——宋· 黃超然《鴟梟狼腐鼠》
群山如削水如澠,一洞清音氣味凝。
——宋· 黃非熊《清音洞》
修篁爾何情,風中來清音。
——宋· 李若川《 獨酌》
修竹搖清音,芳梅綻朱萼。
——宋· 韓維《對雨獨酌》
流水寫清音,青山發令姿。
——宋· 舒嶽祥《送陳用之遠遊》
一滴寒泉萬古心,幽幽岩下弄清音。
——宋·錢時 《鷲峰丁東洞》
清音仿佛蒼鬆外,疏影依稀皓月中。
——宋· 趙瞻《鶴鳴古洞》
六月簷楹無暑氣,四時山水有清音。
——宋· 喻良能《西禪寺》
清音納窗戶,爽氣逼枕席。
——宋·文同 《子駿運使八詠堂·柏軒》
風外清音聞曲閣,月中寒影下方池。
——宋· 文同《和吳龍圖韻五首·洗竹》
習池抱鄰曲,虛窗漱清音。
——宋· 曾鞏《穀隱寺》
塵襟正欲留瀟灑,坐聽清音到夕陽。
——宋·孔武仲 《晚坐三峽橋》
鬆風澗水雜清音。空山如弄琴。
宜散發,稱披襟。都無煩暑侵。
莫將城市比山林。山林興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