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製是十六大對行政管理體製改革的要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造就一大批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科學原理、注重依法行政的政府公務員。西部大開發向縱深推進也亟需一支能夠進行體製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公務員隊伍,發揮“強”政府的作用,提高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加入WTO後,政府職能轉變要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我國也相應放鬆規製,製定了《行政許可法》規範政府行為。在社會轉型和行政管理體製創新的過程中,許多深層次、體製性矛盾逐漸顯現,公務員麵臨日益複雜的環境和問題,時代迫切需要公務員掌握新的知識、觀點和理論,以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複雜局麵。我們在公務員培訓和科研的實踐中深刻感受到,不但要加強公共管理基礎理論培訓,更重要的是要以現實中的政府管理問題為導向,在培訓教學和科研中提供對解決實際問題具有參考意義的觀點、理論和方法。經典理論和傳統範式的研究為公共管理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為公共管理學者提供了廣闊的研究領域和豐富的方法,尤其對於中國的公共管理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積極引進和介紹西方先進的理論成果對於開拓研究視野,豐富研究方法,增加理論工具,解決現實問題具有啟迪和對比分析作用。在對公務員的培訓和教學工作中,尤其是地方行政學院,直接麵對處級公務員,應當按照“因需施教”的原則進行。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表明,以問題為導向,以專題為形式,務求理論聯係實際,這才能夠給予具有一定行政工作經驗的處級公務員以啟迪。處級公務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所麵臨的問題具有普遍性,涉及領導體製、管理體製及其中共同的難點、熱點問題,如決策、後勤改革問題。處級公務員所麵臨的問題也具有特殊性,如土地管理、地方財源建設等問題。因此本書在內容安排上突破了以往的章節式結構,在遵循公共管理理論框架的基礎上,以問題為導向,用專題論述的形式組織教學內容。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公共行政管理基本問題,探討公共管理中決策、運行、監督、政策、倫理等問題。第二部分為政府改革熱點問題,探討民主政治、信息公開、後勤改革、行政文化等問題。第三部分為行政領導工作問題,探討領導方法與藝術、領導素質、領導者心理調適等問題。
本書共研究26個問題,分別由行政管理教研室及其他部門的11位教師提供研究成果,其中“公共行政管理理論架構及其發展趨勢”,“政府組織設置科學化與機構編製管理”,“改革和完善政府決策機製,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促進社會公共服務組織發展,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功能”,“在西部大開發中充分發揮縣級政府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作用”由陳憲撰寫;“領導素養與領導‘三力’”、“領導班子矛盾處理”由史國珍撰寫;“領導方法與領導藝術的創新”由李赦武撰寫;“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政府職能轉變與製度創新”、“深化行政管理體製改革,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由曹聞民撰寫;曹聞民、馮潔合寫“強化行政外部監督的幾個問題”、“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和製約”、“領導者角色定位與模擬談判”;王俊蓮撰寫“文化創新與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國古代官吏製度比較分析”;董尉勤撰寫“機關後勤服務的社會化與改革發展”;李冰心撰寫“行政文化及其革新”;張巧豔撰寫“行政倫理建設與公務員行為規範”、“激勵機製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運用”;吳少龍撰寫“人力資源開發與政府人事管理”、“電子政務與政府成本”;張巧豔、吳少龍合寫“領導者心理調適”;李喜童撰寫“公共政策環境與作用機製”、“完善政府運行機製”、“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製度建設”、“加強公務員素質建設,努力提高公務員從政能力”。
以上作者均為甘肅行政學院從事公共管理教學與科研工作的教師。
由於我院行政管理教研室組建時間較短,公務員培訓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不夠豐富,加之我們的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錯誤,誠請專家、學者、公務員及廣大讀者批評指助。
編者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