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傳送技術可以算得上完全成功,並且大量的實驗改進,達到了實用的地步。軍方的科研人員,開始為大型深空飛船設計傳送引擎。不過一開始就遇到難關。
在設計好引擎,並在實驗室成功後,把引擎安裝到飛船上,結果一啟動引擎,整個引擎都不見了。隻在安裝了引擎的地方留下一個空位,原先與引擎連接的地方,猶如被利刃切割過,光滑平整。
整個研究小組找不出原因,後來終於找到那個失蹤的引擎,漂浮在研究空間的太空裏。找到後,他們發覺隻有引擎本身成功傳送。劉丹寧思考一陣後,更改了引擎參數,並內置一個智能化芯片,在傳送啟動之前先掃描整個艦體結構,把整艦納入傳送範圍。這樣才解決了難題。
為了實驗深空飛船,雲瑾把研究空間擴大到半徑50光年。這是一個遼闊的類似於太空的地帶,裏麵還有不少星球。而研究所,也被他這一手震驚了,他們都不知道以人力居然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這種造物神通,和簡直開天辟地般的空間拓展,讓所有研究空間的人都開始對修行感興趣起來。期間,雲羅收了幾個徒弟,劉丹寧也收了幾個徒弟。
傳送技術成熟後,研究空間雖然擴大,但是應用了傳送技術,在很多星球上都安放了傳送裝置,一來可以快速達到實驗位置,二來通過不斷使用,改進傳送技術。一來二去,傳送技術越來越實用化,傳送裝置也越來越小。後來可以布置到飛船上,解決了飛船巨大化後,人員調動困難的窘境。
另外還開發出一種新類型的防禦裝置:空間隔斷裝置,是為了防止將來出現敵人後,敵人通過傳送進行突襲。起因是兩個艦隊模擬戰鬥的時候,雙方都無法防止敵人的傳送突擊。因此軍方還專門設計了一種專門用來進行空間隔斷的小型特種艦,可以快速在艦隊外圍組成一個防止傳送的能量場。
不過現階段的空間隔斷隻能對一個區域進行隔斷,隔斷區域內,敵我雙方都無法進行傳送。經過不斷改進,還對能量場進行了優化,使自己不受空間隔斷的影響。
空間隔斷係統還有個好處,那就是在內部可以通過調節,產生重力場,讓原本在太空中出現的失重等一些物理現象不再困擾操作人員,後來所有的飛船都會加裝一個空間隔斷係統,僅僅對內部進行隔斷,後來被稱為引力隔絕係統。
另外,研究空間的擴大,還帶來另一個技術的發展:行星改造技術。把一顆不適於人類居住的星球,改造為適合人類居住,涉及了高能物理、天體物理、有機化學、生物進化、環境工程等等一係列技術,生化科技也逐步發展起來。
生化科技目前最大的成果,是培養出了一種很大的細胞,能承受範圍較大的溫度變化,作為升華電腦的細胞基極為合適。將來可以通過編製代碼,克隆細胞,培養成強大的生化電腦,有簡單的思考判斷能力,比現在的電腦要優秀很多。
這些年來,一直源源不斷地有學生、學者進入研究空間,他們在經過係統培訓後,已經逐步成長,現在很多人都成為了研究的主力。隨著新科學體係的成熟,各種分支項目越來越多,所需的研究人員也越來越多,到現在,進入研究空間的研究人員已經超過二十萬人。
這麼多人在外界“失蹤”,影響還是很大的,不過國家已經按照預定的計劃,時不時通過虛擬社區讓研究人員與家庭在裏麵團聚。另外國家也對這些家庭做了妥善安置,並且對這些家庭從政策上進行照顧,讓這些家庭都安下心來。
而且他們的兒女在為國家發展而努力,他們自己心裏也高興。說起來經過這些年,極為先進的應用科技一項一項冒出來,說不定哪一項就有他們兒女的功勞呢!
研究空間裏,現在已經開始對完整的深空探索飛船進行測試了,對於現在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太空船,現在研究空間裏隻是嗤之以鼻,那算什麼太空船,隻是一個行星的在軌軌道飛行器罷了。
在很多時候,深空飛行如果是用現在的這類軌道飛行器,那就別想過安生日子。不說其他,就說飛行速度那麼快,無時無刻會麵對各種考驗。如果沒有靈敏的雷達和良好的防護,對於深空飛行來說是極端危險的。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