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這次講座無法避免。寒假期間朱子清什麼都沒做,躲在家裏把《論語》通讀了數遍。
然後把前世看過的關於論語的研究心得全部羅列出來。以《論語別裁》為骨架,以其他相關資料為血肉,組合成了屬於自己的一套理論。
盡管有前世的的著作可供選擇,但靠他一個人閉門造車想做到這一步也幾乎不可能。
所以,期間他去陳啟明大師家中拜訪。兩人暢談數日,均覺獲益匪淺。
陳啟明把自己對《論語》的研究心得詳細的為他講解了一遍。讓朱子清對這部中華文化核心典籍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陳啟明的思路之後,在反過來去看前世的那些研究成果,又有了新的理解。
而朱子清迥異於他人的見解,也讓陳啟明獲益匪淺。
也正是有了陳啟明的幫助,他才能順利把前世那麼多不同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
一個寒假的閉關研究,對朱子清來,最大的收獲並不是新的《論語別裁》。而是找到了一顆向學之心。
坐擁一個世界的財富,讓朱子清迷茫了。他不知道自己想做的是什麼,但又覺得什麼都想做。
他以為自己想要的是成功,是金錢。最開始寫書就是為了錢,寫歌也是為了錢,做生意也是為了錢。
當然,為錢並沒有錯。錢是一切的基礎,沒錢再多理想也都是空想。可是除了掙錢之外呢?難道除了錢,就沒有別的理想了嗎?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生存是人生的第一需求。當這個需求被滿足之後,人又會追求更高的需求。精神需求被認為是人生的最高需求。
那麼,寫書掙的錢足夠他揮霍一生,生存需要已經被滿足了。可是他的精神需求是什麼?
他不知道,所以才會東一榔頭西一斧子的瞎幹。寫書、寫歌、做生意,甚至連政治上都忍不住想插一下手。
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一遍。他現自己更加喜歡的還是寫作。因此,他才會把公司交給了林寶兒管理,自己專心於寫作。
但那個時候他喜歡寫作,隻是一種橫向對比的結果。並不是因為對寫作感興趣。因為寫作最輕鬆。還不用勾心鬥角。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他對其他生活方式產生了逃避心理。
可是,一個寒假的專研,讓他體會到了閱讀的樂趣。一部著作一點一滴在他筆下成型、成典籍。
那種喜悅是任何語言都無法形容的。那種滿足感,比創建了十個微星公司還要有衝擊力。
全新《論語別裁》誕生的那一刻。他現自己愛上了寫作。是真真喜歡上了寫作本身,而不是和以前那樣隻是喜歡寫作的那種輕鬆。
所以當大家都驚訝於朱子清年紀輕輕,就對《論語》有如此深的研究的時候。他更加欣喜的是終於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因為準備充分,這一次講座開的很成功。整整兩個時,除了中間休息了五分鍾,朱子清整整講了兩個時。
開講之後,原本還不當回事的同學們全都收起了輕視之心,真正把朱子清當成了一個學者。朱子清用實力征服了所有人。
現朱子清講的確實精彩,很多人忍不住開始呼朋喚友。很快,一波一波的人把大禮堂擠得滿滿的。
後來者隻能坐在台階上。站在門口窗口。以至於大禮堂裏三層外三層擠滿了聽眾。
每每講到精彩之處,大禮堂都會響起熱烈的掌聲。聲音傳出大禮堂,傳遍整棟教學樓,傳向際。
兩個時,並不足以把朱子清版《論語別裁》講完,甚至連十分之一都不到。他今所講的隻是第一章節的內容。
雖然隻有一章,但已經足夠表明他對論語確實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成體係的研究心得。這一章,已經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聽眾。
隨後就是半個時的提問時間。不光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臂,就連第一排的那些知名作家,大半都舉了手。
可是。朱子清直接宣布,現在是屬於同學們的時間,第一排的朋友如果有什麼指教,可以私下談。打消了他們的念頭。
朱子清這句話簡直到了同學們的心坎裏。為了這句話大家再次鼓起了掌。
提問環節在沒有人搗亂的情況下順利進行了下去,同學們已經被剛才的演講所征服。所以提的問題大多都是和論語有關。
偶爾有不相關的問題,也就是表達一下自己的震驚,然後請教朱子清是怎麼學習的。
兩個半時之後,講座正式結束。
當朱子清宣布演講結束的時候,全場起立鼓掌。掌聲整整持續了一分多鍾。
對同學們的認同。朱子清也非常感動。起身連連鞠躬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