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優勢,服務“三農”
作為集科技、文化、教育、服務於一體的學院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打破傳統,開放門戶,積極為“三農”提供全方位服務,這是新的曆史時期賦予的光榮任務,也是校園文化發展的需要。
高等農業職業院校圖書館既有傳統的紙質文獻,又有現代化的電子文獻,具有專業性、係統性、完備性和實用性特點,這一農業信息資源寶庫完全可以為渴望知識、渴望信息、渴望科學養殖的農民提供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豐富的知識。學院要深入開展專業圖書麵對麵活動,做到圖書情報大眾化,突出實用性,為農民及時提供信息,廣泛開展讀書與知識傳播活動,幫助廣大農民提高文化素養和生產技能。另外,學院圖書館還應加強對畜禽生產、獸醫獸藥、畜產品加工與營銷技術情報的訂購、收集,建立網上服務導航係統,直接為農民的生產提供良好服務。我們還要繼續加強科技推廣工作,送科技下鄉,幫助村鎮建立農村圖書流通點,下鄉舉辦科技興農圖書展,向農民贈送畜牧獸醫等科普書籍,切實幫助農民解決生產技術問題,引導農民科技致富。我們還要開設專家熱線谘詢服務,推進農業遠程教育,使農民足不出戶就能解決難題,接受專業知識教育。
五、因時造勢,因勢利導,改變農村文化現狀
積極推動農民文化素質的提高。我們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做到推動新農村建設、推動校園文化大發展和人才培養雙豐收。我們要緊緊抓住新農村建設這一難得機遇,堅持走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之路,在“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計劃”和“大中學生服務日”行動中自覺增加文化服務的內容,長期派出宣傳小分隊、“三下鄉”小分隊、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小分隊、藝術文化社團等多形式的小分隊、社團,深入田間地頭、農村城鎮進行科學宣傳、文藝演出,充分利用傳統節日、重大節慶日,開展歌詠、讀書、科普知識競賽等各種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不遺餘力地改變農村陳規陋習,在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同時,提高藝術欣賞水平,讓農村呈現出一派新氣象和勃勃生機。
總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係統工程,農業高職院校責無旁貸,在這項偉大的實踐中要率先行動起來,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快科技培訓步伐,加強示範引導帶動,為造就新一代創新型農民、為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而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