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 服務時代:校園文化的使命(2 / 3)

——要實行優勢互補,資源統籌,積極開展大規模有針對性的培訓工作,提高廣大農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領。農業職業院校要鼓勵專業教師和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第一線,通過科技培訓、成果轉化、典型示範、信息服務等有效途徑,堅持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開展職業技能、先進適用技術、市場營銷管理方法、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等方麵的推廣與普及。

學院將充分把握好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積極搞好江蘇省畜牧業全行業技能培訓,同時搞好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以種植養殖專業戶、畜牧業經紀人及返鄉創業人員為重點,采用集中授課、生產實踐和跟蹤指導等多種形式,圍繞生產、加工、流通等短平快致富項目,開展畜牧行業從業人員創業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采取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把培訓班辦到當地去。在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模式采取重大措施,著手準備多元化辦學的轉軌工作,既辦固定學製、固定專業的學曆教育,也辦非固定學製、非專業式的單項技能培訓,逐步向非固定學製、學曆的專業教育轉移。在課程設置上打破傳統的體係,不強調知識體係的係統性,做到因材施教,追求短、平、快,使培訓人員學以致用,真正做到農村需要什麼,我們就培訓什麼,一心為“三農”服務。

二、率先垂範,推動新農村發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牧醫學院人要像山東傑出農民代表王樂義那樣,用成功典型和垂範作用教育農民,讓廣大農民相信科技,改變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從思想深處產生飛躍,做到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示範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學院將加快現代畜牧科技示範園建設步伐,示範園集農、林、牧、漁於一體,園區內體現場中林、林中場,通過綠化帶、河流和林區將各個養殖功能區域隔開,做好養殖業的糞便、汙水處理工作,同時積極探索將糞便成型包裝、生產有機肥料的技術,一改過去養殖業的傳統形象,減少養殖場糞便、臭味對環境的汙染,帶動健康生態養殖模式的發展。

示範循環經濟理念,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汙染問題已成為發展畜牧業的瓶頸,畜牧業的汙染必須得到有效的控製和治理。示範園將積極探索廢棄物的利用技術,如糞尿、汙水發酵生產沼氣,沼氣發電等技術的應用。示範循環經濟理念,向農戶重點介紹和推廣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防治汙染,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畜禽養殖業汙染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搞好示範養殖。興建寵物繁育中心,向社會提供藏獒、京巴、臘腸、博美、吉娃娃等深受喜愛的寵物,同時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帶動周圍養殖戶繁育寵物的熱情,拓寬養殖門路,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創辦示範性的寵物診所連鎖店。由於經濟發展,傳統畜牧業的利潤空間少,汙染嚴重,而從事寵物培育和繁殖經濟報酬高,土地資源耗用少,汙染小,致富作用明顯,發展寵物經濟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建立寵物診所連鎖店具有示範性和規範作用,使寵物疾病的診治能夠最大程度得到規範。

三、寫好專業文化文章,拉動經濟發展

觀念、思維方式的革命,這比技術、軟件和速度的革命更重要(蒙牛·牛根生經典語錄)。

前不久,首屆中國兔文化節暨兔產品交易會在山東滕州隆重舉行,它給我們很多啟迪:在食品安全被人們普遍關注的今天,如何獲得健康消費,廣大民眾備感煩惱和憂慮。兔文化節的成功舉辦,不僅得到了廣大飼養戶的普遍接受和廣泛認可,溝通了兔業產銷渠道,樹立了兔業產業化觀念,引導了消費市場,同時也提高了兔產品附加值和兔業本身的可持續發展,推進了人性化飼養,更為主要的是更正或明確了人們對兔文化的認同,為展示成就、交流經驗、溝通信息、推動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平台。由此學院可以推而廣之,完全可以結合農村各地的產業和畜牧業發展情況,深入挖掘畜牧業文化,通過經濟搭台、文化唱戲來激發農民的畜牧業養殖熱情,帶動動物副產品加工業以及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們還可以舉一反三,充分利用學院專業特長,大力推行飲食文化、醫藥文化、經貿文化、營銷文化等,在弘揚民族文化氛圍中推動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