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早朝與燒餅歌(2 / 3)

“朕在煩心自己的江山社稷,也在煩憂我這大明朝日後的國運該當如何。”朱元璋搖了搖頭,複又說道,“朕也知道,前幾年殺的那些人裏麵總有那麼些人是無辜的,而且朕也知道這些年妖魔鬼怪橫生,陰氣四溢讓我這大明江山陰影遮蔽光華不顯的現狀,也和朕殺得這些個人有有關,但愛卿你心裏應該也明白,朕立下來的太子,朕的皇兒太寬厚了,慈不掌兵啊。”

“皇太子寬厚,這是百姓之福,日後自當施行仁政,雖然不至於能夠為我大明朝開疆擴土,但固守這大明江山基業而後移交後世子孫還是可以的。”陳鋒猶豫了一番,還是有些隱晦的說道,“但聽聞皇太子身體不是很好,不知是否確有其事?”

“你也聽說了?也對,這天下倒還真沒有什麼事情是你不知道的。”朱元璋在提到自己的兒子時難得的露出了一抹笑容,但緊接著卻又露出了有些擔心的愁容,“朕這皇兒好是好,可是這身體卻總也不是很好,若是出了什麼意外,到時候可叫朕該怎麼辦啊。”

“皇上不必多慮,這兒孫自有兒孫福,大明朝的國運也還昌盛著呢。”陳鋒有些感懷,即使朱元璋再怎麼嗜殺,但歸根究底他的骨子裏麵還是有著作為一個父親所應該有的品質,對於自己的這個寬厚仁和的長子,朱元璋還是相當滿意的,兩人之間的父子之情倒也還好。

朱元璋沒有接話,閉著眼沉思了片刻,有些期待的看著陳鋒化作的劉伯溫問道:“不若愛卿將我大明朝的國運與我一一告知,如此一來即便愛卿離開了,朕也不至於什麼都不知道。”

果然如我所料。

陳鋒靜靜地立在那裏,盯著朱元璋隨手用小碗卡住的那個燒餅,雖然和曾經應該必然會發生的曆史進程有些偏差,時間點也稍有不同,但依舊是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場景,同樣的問題,這件在劉伯溫這個人的一生當中,在大明朝的曆史當中將會被染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的事件也必然會在此刻發生,隻可惜擔下泄露天機的因果的人不再是那位劉伯溫,當然也不會是陳鋒自己。

“也罷,今日既然皇上問起,微臣便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但泄露天機之事隻此一次絕不再破例。”陳鋒歎了口氣,不過也還好,朱元璋與劉伯溫之間發生的這件被後世的人稱作炒餅歌的事情,雖然代表了泄露天機要大損陽壽和陰德,不過幸好這件事情是算在必然發生的曆史進程裏麵的,有大位麵意誌罩著,即使是損了陽壽和陰德也會被算在朱元璋的腦袋頂上,曆史上的劉伯溫也是在要了朱元璋金口玉言的免死金牌之後,硬生生的將泄露天機的因果栽在了朱元璋的腦袋頂上,才敢開口作出這燒餅歌的。“微臣在說之前還有個不情之請,萬望皇上恩準。”

“準,無論何事,之後你去找大nei總管,他自會幫你辦成。”朱元璋連陳鋒想要說什麼都懶得去聽了,隻是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這大明朝的未來走向和發展,不過還是記得囑咐了陳鋒一句,“快快將我大明朝的國運國勢一一道來,今日之事你我二人知曉即可,勿要傳入他人之耳。”

陳鋒點了點頭,在這種有曆史記載的重大曆史事件裏麵,陳鋒是沒有任何權利能夠更改的,哪怕是一句話一個字都不行,朱元璋問劉伯溫國運走勢這是因,劉伯溫要了免死金牌而後將之後的未來告知朱元璋這是果,而這燒餅歌卻並不是過程,而是最終的結果,因此陳鋒就連一個字也不能更改:“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方終滅北方終,嫡裔太子是嫡裔,文星高拱日防西。”

朱元璋有些驚訝:“朕今都城得以堅固守密,何防之有?”

“臣見都城雖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隻恐燕子飛來。”陳鋒頓了頓,繼續念出後續的三首批語詩,“此城禦駕盡親征,一院山河永樂平;禿頂人來文墨苑,英雄一半盡還鄉。北方胡虜殘生命,禦駕親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諫,舊靈遮掩主驚魂國壓瑞雲七載長,胡人不敢害賢良;相送金龍複故舊,靈明日月振邊疆。”

“此時天下該是如何?”朱元璋有些激動的問道。

陳鋒搖了搖頭,有些感歎的說道:“此時天下大亂矣。”

“朕之天下有何人敢亂?”朱元璋有些憤怒,似乎想要提早將之殺死以儆效尤。

“天下饑寒有怪異,棟梁龍德乘嬰兒;禁宮闊大任橫走,長大金龍太平時;老揀金精尤壯旺,相傳昆玉繼龍堂;閹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陳鋒用毫無感情的聲音陳述著自己必須要念出來給朱元璋聽的未來,心裏卻也在默默的感歎,雖然已經知道了明確的未來,但這天下的統一也有自己的功勞,天下大亂自己卻不能出手也是一件令人感歎和悲傷地事情。

“八千女鬼何以亂朕之天下?”朱元璋感到了一絲的不可思議和感歎,自己這大明江山的未來居然如此的飄搖欲墜,即使他如此嗜殺,但朱元璋依舊是一個能夠感懷民間疾苦的好皇帝,這也和他曾經的經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王朝興旺百姓疾苦,這些他都記在心裏。

“忠良殺害崩如山,無事水邊成異潭;救得蛟龍真骨肉,可憐父子難順當。”

朱元璋有些惱怒的一拍龍椅:“莫非父子互爭國乎?”

陳鋒搖了搖頭否定了朱元璋的說法:“非也!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至此天下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