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浪漫帝王的愛是一種喪失(1 / 3)

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霜暉當夜明。思君若風影,來去不曾停。自君之出矣,房空帷帳輕。思君如晝燭,懷心不見明。自君之出矣,不分道無情。思君若寒草,零落故心生。自君之出矣,塵網暗羅帷。思君如落日,無有暫還時。自君之出矣,綠草遍階生。思君如夜燭,垂淚著雞鳴。自君之出矣,愁顏難複睹。思君如檗條,夜夜隻交苦。

他愛她

不愛江山

然而江山塌了

他的愛

也跟著塌了

自君別後,對你的思念如風影、如晝燭、若寒草、如落日、如夜燭、如檗條。如一切可見、可感的日景晚思。你的離開,使我一切生趣喪失。

《自君之出矣》是樂府舊題,題名取自東漢末年徐幹《室思》詩句。

《室思》第三章雲:“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思君如流水,無有窮已時。”

自六朝至唐代,擬作者不少,如南朝宋代劉裕、劉義恭、顏師伯,陳朝陳後主,隋代陳叔達等,均有擬作,唐代作者尤多,見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凡所擬作,不僅題名取自徐詩,技法也仿照徐詩。

上麵這首的作者是南朝陳代後主陳叔寶,一介亡國之君。

時光的風沙緩緩席卷、淹沒。那被淹沒的,除了草芥,也有顯赫的貴胄。

寂寞的帝王陵分散在城市的許多角落,陰暗的、明亮的、完整的、殘缺的……無論怎樣,那曾經的繁華與痛苦已經荼,過去的榮光已喪失。

也許每個男人的心底,都有個皇帝夢,那是有關世界顛峰生活的夢。予取予奪,禦使王土上的每個男人和女人。

然而,有的男人好夢成真,卻獨獨不愛江山,他愛上浪漫。

驚豔全世界的英王愛德華八世,在位僅僅325天,便攜他的平民美國女郎離去,棄王位如草屐,流落他鄉,擁抱並不富貴的生活。

傳說清王朝順治皇帝在愛妃董鄂早逝之後,也心灰意冷,毅然出家,長伴青燈古佛。

不愛江山愛美人,至少將某件事業比如愛情做到了極致,雖不是好皇帝卻也是癡情種,即使不能令天下人幸福,總令世間某一女子幸福,到底也是樁成就。

可惜,這樣的帝王並不多。

比較多的是有缺陷的帝王,寵美人,而不惜江山。

比方周幽王。

周宣王死後,其子宮涅繼位,是為周幽王。當時周室王畿所處之關中一帶發生大地震,加以連年旱災,民眾饑寒交迫、四處流亡,社會動蕩不安,國力衰竭。

周幽王是昏君,他不思挽救周朝於危亡,奮發圖強,反而重用佞臣虢石父,盤剝百姓,激化了階級矛盾;又對外攻伐西戎而大敗。大臣名褒珦苦諫,周幽王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

褒珦在監獄裏被關了整整三年。

這三年裏,褒國族人千方百計要把褒珦救出來,終於他們想到了一條毒計。

他們聽說周幽王好美色,正下令廣征天下美女入宮,便竭盡全力買到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教其歌舞,教導她走令人神魂顛倒的貓步,一番包裝之後取名褒姒,獻於幽王,替褒珦贖罪。

毒計果然奏效了。

幽王一見褒姒便驚為天人,愛不釋手立刻封她為妃。

褒珦終於重獲自由。

幽王自得褒姒以後則一味過起荒淫奢侈的生活。

不知何故,任帝王如何遷就,褒姒自進宮從未展顏。

為博佳人一笑,周幽王用盡了自己的腦垂體仍未果。

幽王不惜懸賞求計:誰能引得褒姒一笑,賞金千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時佞臣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個餿主意:烽火戲諸侯。

這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餿主意。

烽火本是古代敵寇侵犯時的緊急軍事報警信號。

由國都到邊鎮要塞,沿途都遍設烽火台。西周為防備犬戎的侵擾,在鎬京附近的驪山一帶修築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幾裏地就是一座。

一旦犬戎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台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台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

諸侯見了烽火,便知京城告急,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

虢石父獻計令烽火台平白無故點起烽火,招引諸侯前來白跑一趟,以此逗引褒姒發笑。

昏庸的周幽王采納了虢石父這個玩命的建議,急不可待地帶上褒姒,在虢石父的陪同下登上了驪山烽火台。

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衝天,各地諸侯見警即來,十萬火急地趕來救駕。

各路兵馬來到驪山腳下,竟連犬戎的影子也沒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