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淘讀綴散劄(10)(2 / 3)

這一次由馮先生主持的影印出版,則是“得到黨中央宣傳部的同意”的。

從獄中帶出方誌敏同誌遺稿的,不是“一位朋友”,而是兩位朋友。1981年第2期《文教資料簡報》(南京師範學院圖書館、中文係資料室編)中,刊載了高家駿、程全昭口迷、黃中海整理的《方誌敏的遺稿是怎樣送交魯迅的?》高家駿敘述了他在南昌行營軍法處看守所擔任文書期間,與方誌敏接觸,為方寫作提供方便,以及約其女友程全昭至南昌取走方誌敏遺稿並送上海的經過,時間是1935年的7月初;並說到7月底他辭職去上海為方誌敏送出第二批信件的事。程全昭的敘述與高述相吻合,並詳述了她到上海後去宋慶齡家送信,去內山書店找魯迅先生不遇,托書店轉交文稿和信件,到中華職業學校送信給李公樸的經過,並說到1961年方誌敏烈士的夫人繆敏與她及高家駿聯係的事。

1980年第6期《魯迅研究資料》(魯迅博物館魯研室編)中,刊載了胡風所述方誌敏給魯迅先生信送達後的一些情況,據說信上的內容,是“請魯迅、宋慶齡、蔡元培等以民權保障同盟的名義向社會發動一個營救他的運動”。胡風“把此信送給吳奚如同誌看,他將方誌敏給黨中央的信留下,並說方誌敏來信中的意見,請魯迅先生研究處理”。魯迅先生的意見是社會營救未必對方的處境有利,後由吳奚如將此意見轉告了方誌敏。

這與高家駿所述他去上海送第二批信件時,內山書店轉達魯迅先生交代的四個字“以逸待勞”,是相吻合的。

方誌敏比瞿秋白幸運,犧牲後沒有再遭醜類們潑髒水,《可愛的中國》也得以不斷重印並陸續增補,從最初的三篇文章到1982年第四版時的詩文十七篇,總印數至少有數百萬冊了吧。但這一種影印本的數量,則隻有三千冊,好像也沒看到有人介紹過。時隔半個世紀,此冊書品仍屬上佳,堪稱淘書幸遇。

馮先生曾說到,這一影印本的出版,“是為了今後整理烈士遺著的方便,同時也為了他的戰友、親屬和同誌們能夠比較容易地得到這種可貴的紀念品”。這本書的版權頁上沒有標出定價,大約當時主要是用作紀念品,不知道是不是也出售過。

太湖書店民國二十四年七月初版,價六十元。

十一月二十八日下午去九中為女兒開家長會,因時間尚早,複去太平路口看徐雷之舊版書專櫃,又挑出舊書三種,即《吳風集》、《無鐋導遊》(大鐋報社1948年3月版,蓋紹周編)及此書。

購下此書與《無鐋導遊》,一半是因為書中所記遊曆之地,皆江南風光名勝,一半也是因為王稼句先生托我代覓舊年無錫景觀散文;所以書到手後,即將《東南環遊記》中的無錫部份複印出來,與中有插圖若幹的《無鐋導遊》,都寄給了稼句,

此書著者芮麟,無錫人,當年大約在從事社會教育(民眾教育)工作,然可謂性情中人,且文字亦清麗。在《自序》中,他坦率地說:

予嚐蓄大願三:盡交天下好男人,一也;盡讀天下好文章,二也;盡遊夭下好山水,三也好男兒不易得,好文章不易求,惟好山水則可恣吾性而遊之,故一以放乎山水為樂。

“好男兒不易得,好文章不易求”,從來如此,然而一語道破,是要有些英雄氣的如今,是連好山水也難得一見了。

書中共收遊記八篇,《三百裏間春似海》,記1934年春自無錫出發遊杭州,登莫幹山,複經湖州過宜興,無錫。文中間有舊詩,也雜有新詩,時見妙語。《揚州紀遊》將揚州寫得如天堂一般,大約是很能讓剛被《閑話揚州》觖了黴頭的揚州人揚眉吐氣的。《馬跡山遊記》中,也寫到了莊俞先生在《我一遊記》中提出的“避暑合作社”的計劃。《京鎮春遊小記》中,寫到南京的幾個景點,“明孝陵是一首沉雄的詩,中山陵是一篇豪放的散文漳雄偉雖不及中山陵,而秀麗實過之”;牛首山“林菁茂密,削壁百仞,禪宇僧寮,掩映朱藤綠樹間,景色清幽欲絕”……這些評語,都可謂“深得我心”的。

《舊書筆譚》代序

舊書都是從新書而來的。

正如每一位老人都曾年輕過,每一本舊書也都曾有過簇新時的挺刮與帥氣。然而,也正如並非每一個人都能活到古稀耄耋的高壽,不是每一本新書都能有幸成為舊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