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常進行自我心理調整,擺正自己的位置
易怒、發脾氣是更年期到來的前兆,它們一冒出來,你就該提醒自己要注意。這是更年期的表現,不要隨著自己的性子,亂發脾氣。
(二)傾訴和發泄
要徹底傾訴心底裏的鬱結。傾訴是治愈憂鬱悲傷的良方。當您遇到煩惱和不順心的事後,切不可憂鬱壓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應將這些煩惱向你信賴、頭腦冷靜的人傾訴。如沒有合適的對象,還可以自言自語地進行自我傾訴。千萬別以發怒這種火上澆油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積怒和煩悶。我國古醫書《黃帝內經》有:“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怒傷肝”之說,認為“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髒六腑皆搖”,“搖”則疾病生矣。對這些不良情緒有效地化解,正是一係列疾病的良好預防藥。英國心理學家柯切利爾極力推崇一種自我傾訴內心苦悶和憂鬱的方法——放聲地、自言自語地傾訴。他指出,這種心理上的應激反應是防治內科各種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良藥。他認為積存的煩悶憂鬱就像是一種勢能,若不釋放出來,就會像感情上的定時炸彈,埋伏心間,一旦觸發即可釀成大難。但若能及時地用傾訴或自我傾訴的辦法,取得內心感情和外界刺激的平衡,則可祛災免病。
有眼淚要讓它流出來。生活中遇到痛苦和折磨,流淚可以解除苦悶。因為情緒激動時,人體血液會產生某種化學變化,眼淚的流出將使這種物質得以排泄。
(三)家人和朋友的關心理解顯得尤為重要
家人的不理解會加重婦女更年期的症狀。所以,如果家有處在更年期的女性,千萬要多關心她們。眼下,“更年期”變成了打趣甚至嘲弄人的詞。男人碰上看不順眼的事,如果當事人是中年女性,就不由分說朝她們貼個“更年期”的標簽;年輕人也會用怪眼光看年紀大的人。作為家人,不要動不動就說“你是不是更年期到了”之類的話。她們生氣時,要采取冷靜、寬容的辦法。
武茹是位女強人,可更年期綜合症卻沒放過她。她52歲那年,一點點的小事情就能使她暴跳如雷,慢慢發展到不能自控。後來,她無法過正常生活,隻得住進醫院的神經內科。她是某企業的管理者,對己、對下屬嚴格得近乎苛刻。進入更年期後更是不近人情。住院後,她先生和女兒體諒她的心情,經常陪著她,照顧她,給她解悶。醫生也給她講了關於更年期的問題和自己調整的方法。同事見狀,也不計較她平時的苛刻,主動去醫院看望她。出院後,她整個人變了,變得善待別人和自己。她以前穿著極不講究,後來常常去買漂亮的衣服,還做做美容、跳跳舞。她說,人的生命隻有一次,不管什麼樣的情況下都要珍惜自己,接受現實,也要善待自己,充實自己。
(四)激素替代療法
更年期症狀明顯時,可以在婦科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但切忌盲目用藥。如果怕相關藥品有副作用,就盡量多吃能增加雌激素的食物,如烏骨雞、花粉、蜂蜜、維生素E等。
(五)對症治療
頭痛明顯者可用一些常用的止痛藥,如必理通等緩解頭痛的藥物。情緒急躁和焦慮者,可選用一些鎮靜類藥物。
(六)中醫中藥
根據中醫理論,更年之期,腎氣漸衰,天癸漸竭,導致五髒功能失調、陰陽失衡而為病。因腎虛不能涵養肝木,則肝氣鬱結,可見情緒低落、胸悶脅脹、不思飲食;腎虛不能滋養心神,可見精神恍惚、無故悲哭;腎虛無以溫養脾土,可見頭暈耳鳴、腹脹腹瀉、疲乏無力等。因此治療在補腎的基礎上,佐以疏肝理氣、滋養心神、健脾化痰,可緩解病情且患者易於接受。
(七)合理的性生活
合理的性生活可以防止因生理、心理、社會等複雜因素而引起的性淡漠或性衰老。
第6節 離退休者的心理調適
許多人還沒退休時盼退休,真正退休後又懷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所謂退休綜合症是一種老年期典型的社會適應不良的心理疾病,是指離休、退休的老年人在退休後對環境適應不良而引起的多種心理障礙和身心功能失調的綜合病症。
退休綜合症的心理特征是:孤獨、空虛和憂鬱。原本樂觀的人這時候都可能變得情緒消沉。與此同時,身上的毛病也突然增多起來,健康狀況每況愈下。
退休綜合症的病因
導致本病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1.退休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引起心理上的不適應。離退休以後由於職業生活和個人興趣發生了很大變化,從長期緊張而規律的職業生活,突然轉到無規律、懈怠的離退休生活,難以適應而產生焦慮、無所適從,有一種失落感。有的人認為自己精力充沛、壯誌未酬,完全能勝任原工作,退下來後就會產生失落感,還可有輕度抑鬱,認為自己被遺棄,無精打彩,悲觀,失眠。特別是沉湎於輝煌的過去,為消逝的美好時光而遺憾,即產生抑鬱。
2.缺乏思想準備,不能妥善地安排空閑時間;或體力下降、疾病纏身、行動不便等加重障礙。
3.退休後體力和腦力活動減少,社交活動減少,生活單調,易產生心理老化的感受,並加速生理衰老進程,容易使人產生憂鬱、焦慮、死亡來臨的驚恐、疑病心理等。
4.由於離退休以後原來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活動減少,可出現失眠、頭痛、頭暈、疲乏、無力及心慌等神經症綜合症。
退休綜合症常見的臨床表現
1.孤獨、空虛和嚴重失落感,體力和精力減退明顯,自卑心理嚴重。
2.情緒憂鬱,焦慮緊張,心神不定,喜怒多變,難以自控。
3.對事物毫無情趣和活力,懶散乏力,不愛活動,反應慢,嚴重時達到麻木遲鈍狀態。
4.看到老朋友、老同學、乃至親朋好友或病或死,相繼離去,大有“兔死狐悲”之感。
5.心理上老化現象加快,自感腦力和體力不支,悲觀失望。
6.促發多種身心疾病。
退休綜合症的防治措施
1.心理上要及早做好退休前的準備工作,計劃好退休後生活安排、充實退休內容等。一般早一至兩年就要著手進行準備。
2.有條件者盡量繼續發揮餘熱,參加一些適合自己體力和專業的社會活動,要做到“退而不休”,感到自己仍能對社會做出貢獻。
3.培養一至兩種興趣愛好,使生活豐富多彩,富有生氣和活力。
4.克服心理老化感和不愛活動習慣,“一身動才能一身輕”。
5.有明顯心理病症,應及時接受心理谘詢與藥物治療。
6.老年人在可能條件下也應為兒孫分憂解愁,使雙方關係更親密、融洽。
當然,社會對離退休老年人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家庭要關心和尊重離退休的老年人的生活權益,切不可把老人當成保姆或雇工使喚,甚至在生活上虐待老人。要使他們感到精神愉快,心情舒暢。
第7節 高技術綜合症及應對
什麼是高技術綜合症
高技術綜合症,主要表現為易心悸、心慌、緊張不安、神經過敏,甚至有些人一想到電腦程序即感恐懼,全身出汗,心情緊張等。總之,高技術綜合症是一種超生理和心理承受極限的“緊張狀態病”。一些人因不堪忍受超負荷的精神壓力,往往失去自控能力而成為服毒、投海、跳樓、觸電等的自殺者。
“高技術綜合症”的應對
1.麵對現代社會的各種矛盾和壓力,人們首先應增加自身的心理免疫力。隻有自己堅強起來,才能應對社會的巨大的變化。哲學上常說:“內因決定外因。”
2.企業領導要樹立科學的健康衛生意識,注意給企業技術人員、職工以精神補償,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健康教育,為員工創造一個寬鬆和諧、勞逸結合、有利於保持心理健康的良好環境。
3.社會要對這種情況引起重視。緩解社會緊張的競爭壓力氣氛,建立寬鬆的生活導向,鼓勵人們培育健康的生活方式,放鬆心情,不要盲目的攀比和隨潮流。
第8節 第二職業綜合症及應對
在正式工作的八小時以外,從事第二職業者日益增多,一般都為追求經濟效益,很少考慮自身健康。有些人因而病倒進了醫院。醫學家對此症命名為“第二職業綜合症”。
(一)表現
精神萎靡,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記憶減退。
(二)原因
主要是身體過於勞累,精神過度緊張,飲食缺少規律,睡眠嚴重不足。
(三)應對:
1.人們在從事第二職業前,應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是生活所迫,避免參與。
2.確需從事者,應選擇最適合自己專長和時間的工作,注意勞逸結合。
3.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要勉強。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是累倒了,得不償失。
第9節 夜生活綜合症
(一)明顯的表現
1.視力減退。是燈光高速變幻所致。
2.神經中樞功能障礙。由娛樂過度造成。
3.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危害個人和家庭。
老王,在一家公司大小是個頭,妻子脾氣溫和,一家人的日子過得挺不錯。自從老王負責起公司的一筆巨額材料的買進工作以後,生活發生了大變化。好幾個建材公司的人都來找他。紅包什麼的東西沒有腐蝕老王,但有一個推銷員找一個熟人作陪,請他去夜總會唱歌。老王迫於情麵,去了一兩次。居然迷上了裏麵一位年輕漂亮的小姐。結局可想而知,單位的工作因此受到影響,公司對此很不滿意。老婆鬧著要離婚,家裏整天雞飛狗跳。
(二)防治辦法
切勿沉湎夜生活。
第10節 癌症患者的心理調適
抗癌明星的秘訣
有位醫生素以醫術高明享譽醫務界,事業蒸蒸日上。但不幸的是,他被診斷患有癌症。這對他不啻當頭一棒。他一度曾情緒低落。最終他不但接受了這個事實,而且他的心態也為之一變,變得更寬容、更謙和、更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在勤奮工作之餘,他從沒有放棄與病魔搏鬥。就這樣,他已平安度過了好幾個年頭。有人驚訝於他的事跡,就問他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在支撐著他。
這位醫生笑盈盈地答道:“是希望。幾乎每天早晨,我都給自己一個希望,希望我能多救治一個病人,希望我的笑容能溫暖每個人。”這位醫生不但醫術高明,做人的境界也很高。他之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戰勝癌症,是因為他健康的心理狀態。
在抗癌症治療過程中,人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治療手段,諸如手術切除腫塊、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殺滅癌細胞,卻常常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幾十年來,許多專家在心理因素與疾病關係上做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情緒及個人特征與疾病的發生明顯相關;患病後講究心理免疫的人,比那些精神情緒較差的人易於戰勝疾病獲得康複。這是因為精神因素與機體內在的免疫功能潛力密切相關,積極的心理狀態能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C型行為模式
在癌症的發病原因中,人們不僅發現有毒物質、遺傳、免疫功能及不良飲食衛生習慣與癌症密切相關,同時觀察到個性特征和心理社會因素對癌症的發生也有影響。
國外有人提出癌症患者為C型行為模式的概念。
C型行為心理特征為:不善於宣泄和表達明顯的焦慮、抑鬱情緒,反而過分壓製自己的負性情緒,尤其是竭力壓抑原本應該發泄的忿怒情緒。
患了惡性腫瘤的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乃至心理障礙,從得知患癌時的極為否認,繼之悲觀絕望、焦慮、害怕至抑鬱等,這些不良情緒嚴重影響著病情演變。在不良情緒狀態下,通過心理—神經—內分泌—免疫軸的作用,可促進轉移癌細胞的發展,導致患者提前死亡。這就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原來精神狀態很好,得知患有癌症後,病情急轉而下現象的原因所在。
癌症的心理治療
腫瘤形成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腫瘤的治療當然離不開心理治療。
首先,要樹立戰勝腫瘤的信心,麵對現實,勇於同命運相抗衡。這是戰勝癌症的原動力,也是康複的前提。當代心理免疫學的研究表明,人在罹患疾病之時需要“心量抗爭”。隻有對戰勝疾病有信心的人,才能有效地調動機體內部的免疫力量,進而可促進早日康複,即謂之“心理免疫”。
其次,了解疾病的情況,積極配合治療。
第三,合理安排生活和娛樂活動。科學有規律的生活可以使身心得到放鬆,情緒得到調節。處於舒心的環境,多接觸美好、愉快的事物,如聽一些曲調悠揚的輕音樂,看一看綠色的植物和鮮花。安排活動要注意病人的體力。
第四,了解伴隨疾病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調節自己的情緒。緩解緊張焦慮情緒,宣泄不滿和恐懼對於治療是大有好處的。發現心理問題時,進行相應的心理治療。
最後,尋求家庭成員及各種社會支持係統的幫助。家屬和醫務人員也應配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給予耐心細致的開導、解釋和勸慰,幫助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心理防線”。
許多抗癌明星成功的例子,都證明了心理因素對癌症演變的影響。進行心理調整,將有利於患者走出不良的負性精神困惑,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疾病,早日康複。
有一位婦女,頸部長了一個腫塊,經檢查確診為惡性腫瘤。當時她感到極度的恐懼、悲觀,對生活失去信心,整天萎靡不振,甚至拒絕進食,腫瘤也一天比一天大,身體漸漸消瘦,不久上身便不能活動,頭頸歪向一側,右側上肢癱瘓,肌肉萎縮,醫生判斷她最長隻能活三個月。可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心理醫生遇見了她,詳細了解病情後,對她進行耐心的解釋,告訴她癌症並不是“不治之症”,可以努力去戰勝它。心理醫生向她介紹了心理免疫的作用,要求她在進行治療時,保持樂觀情緒,盡量恢複正常起居,同時把頸部腫瘤看成敵人,想像自己的白細胞如同騎士的利劍,向瘤體砍去,並認為瘤體在漸漸縮小。在醫生指導下,這位患者信心不斷增強,情緒也漸漸樂觀起來。一年後,頸部的腫瘤消失,果然恢複了健康。
此例告訴我們,在疾病治療過程中,一定不要忽視情緒的調節。在采用手術、放療、化療、免疫及中醫治療時,應結合使用心理治療及護理。患者消極情緒的調控尤為重要,它直接影響到其他治療措施的落實及治療效果的好壞。大量事實說明,在病魔麵前,心理防線一旦崩潰,則會成為疾病的犧牲品。
第11節 夜班與心理保健
夜班作業對人的生理有影響。值夜班期間,由於工作與睡眠在時間上發生矛盾,使人長期形成的正常生物節律受到幹擾,再加上白天睡眠的環境條件差,受到日光、噪聲、振動等的影響,使睡眠時間由8小時左右,減短到4~6小時,而且睡眠的深度變淺、質量較差。時間一長,會使人感到每日勞動後體力和腦力耗損得不到完全補償與恢複,造成疲勞的積累或過度,因而在連續夜班期間勞動者的疲倦感會逐漸加重,食欲下降,消化道疾病增多。
如果夜班作業所引起的持續性疲勞,不論休息與否都難以消除,即使常常服催眠藥也無效時,則表明該勞動者不適宜於夜班作業。因此,某些單位硬性規定每個人必須上夜班的“一刀切”辦法是不科學的。疲勞與異常睡眠同時存在,是一種隨年齡、工齡增長而加重的進行性現象。當勞動者年滿50歲或輪班作業工齡達30年及以上時,疲勞與睡眠不足會更快地增加,因此,更不適合繼續參加夜班作業。對女工的年齡與工齡要求應更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