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五(2 / 3)

張寶駿的孫子張大虎腦子好使,大學畢業後推掉了分配的公務員崗位,在省城開了個貿易公司,又娶了自己老師羅教授家的女兒羅莉。在婚禮舉辦的問題上,張大虎有意緩和與張寶駿的關係,懷著忐忑的心情向嶽父提出在老家辦婚禮,沒想到羅教授還挺支持,這讓他很是感動。

按照舊習俗,完整的婚禮程序包括議婚、訂婚、送日子、鋪房、迎娶、拜堂合巹等幾個流程,每一個環節都有許多講究,但現在好多程序都簡化了,這也是張大虎敢於提出在老家辦婚禮的底氣所在,無非是婚禮當天麻煩些,否則非把羅莉惹惱了。

初七,張大虎把羅教授一家安置到縣城酒店裏,然後回到小龍山村。從進村子後的主路開始一直到家門口,路邊電線杆和路邊石上貼著一紮長的小紅紙條,寫著“青龍”兩個字,稱之為撒青龍貼或青龍引路。家裏已經張貼了大紅的門對子,牆上、大門、各個房門、窗玻璃上要麼貼了喜字,要麼貼了對聯,無非是“花好月圓”“繡閣春暖”“喜結連理”“百年好合”一類的喜慶句子,大門正對麵貼著菱形的喜字和方形的迎門見喜,組成了中國結的形狀。院子裏本家的大娘嬸嬸哥哥嫂子們正忙碌著,洗菜的、擺弄桌椅的、刷洗碗盤的、劈柴的有條不紊,兩條長凳上坐著幾個送禮錢的村民,院子西南角,兩個臨時的土灶台已經搭建起來,上麵和周圍三麵用一領高粱箔圍成個飯棚子,棚子裏張四喜正忙著熬製高湯或準備其他可以提前下手的菜肴。堂屋裏東牆上貼滿了大紅紙,用黃顏料毛筆書寫了密密麻麻的人名,這都是隨了份子的親朋好友,稱之為“掛公帳子”,懂行的人一瞅紅紙數目就能對這家人在村裏人緣如何、親朋好友多不多有個準確的評價。堂屋正中擺著一張八仙桌,靠北牆兩把四出官帽椅分列兩旁,其中一把官帽椅下手位置坐著張寶駿,堂屋西側擺著一張圓桌,圓桌旁以及堂屋裏幾張小凳和馬紮上坐著張大虎的二叔張法寶以及自家的幾個叔伯大爺,其他小輩寧可站著也不去坐空著的那把官帽椅,這也是講究,幾個調皮的孩子剛想爬上官帽椅,打人便劈手打過來,規矩就這樣吧一代代傳遞下來。

作為婚禮總管,本應由村裏德高望重、懂得各種講究的人來擔任,但村裏誰還能比張寶駿懂得多呢?自然沒人敢應承,但張寶駿作為新郎的爺爺做總管顯然不合適,於是由張寶駿指派張法寶做總管,他在背後指點。總管是個關鍵崗位,白事兒紅事兒都有總管,婚禮上的總管又稱為紅總,統籌寫對聯、下請柬、啟用車轎、請樂隊、廚師、帳房先生、勤雜人員、安排迎親、送親、宴客等等雜務,這場喜事辦得是否紅火熱鬧,主人家花錢多少是否得當,親家賓客是否滿意,禮儀是否周到,就全看紅總的能力了。

張大虎進來,給長輩見禮後又跟平輩的幾個兄弟們寒暄幾句,張法寶便問;“女方家來了幾個人?都交待過了吧?”

“也沒啥說的,他那邊說聽咱安排,”張大虎說:“就她爸媽加上她一家三口來的。”

“這不好迎親啊,”張法寶撓撓頭,站起來麵向張寶駿,“爺,你看怎麼弄?”

“算啦,變通一下吧。”張寶駿說。

“那明天咱這邊去七個人,不算錄像一共六輛花車,回來的時候剛好十個人,十全十美又順順當當,行吧,爺?”張法寶又問。

張寶駿點點頭,“定了吧。”

這天晚上,院子和大門口各一盞百瓦大燈泡照的亮亮堂堂,幾個小孩子咋咋呼呼的跑進跑出,堂屋裏本家的男人們圍坐在一起邊吃邊推敲明天婚禮的所有細節,女人們在院子裏做著最後的後勤準備。

第二天一早,婚車便出發去迎新娘,迎親的婚車上都是年輕人,一出村大家就撒了歡,哪還管什麼講究,一口氣跑到酒店,接上羅教授一家,看看天色還早,便圍著縣城公園瀏覽起來。

羅教授不解,問:“怎麼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