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對下屬提出問題不予鼓勵
抱怨下屬隻提出問題不想解決辦法是不正確的。下屬能提出問題就證明他在思考,管理者應該鼓勵他而不是指責他。
6.不信任下屬
如果一個管理者對下屬的能力經常懷疑,那就應該想辦法換掉這名下屬。如果管理者事事參與、過問,甚至監督下屬工作的話,下屬就會因此放棄自己的創造性,完全按照管理者的“正確指示”去工作,不保留自己的知識、經驗甚至靈感,放不開手腳進行工作,隻是一邊猜測領導的意圖一邊工作。
一個管理者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去觀察,那麼下屬的缺點是很容易暴露出來的,這樣會加重管理者對下屬的不信任,從而加重監督。下屬需要在摸索中成長,隻要他還沒有放棄,管理者就該為他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7.不能從容麵對失敗
每個人都有失敗的經曆。遭遇失敗時,管理者要第一個從陰影中擺脫出來。如果管理者遲遲不能自拔,並因此對下屬發泄,那就會完全的失去下屬的向心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與其埋怨員工,不如反思己過,對現實中已造成的失誤要勇於承擔責任,要認識到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成功中學到得多,既要思己過又要避免重蹈他人覆轍。
工作中沒有任何人能避免犯錯。否認失敗是虛弱的象征。承認失敗,並從中吸取教訓才是引以為榮的事。
管理者應列出十條“最佳”工作失誤,即那些大的挫折和你認為對工作最有教育意義的失誤。
管理者應寫下每次失敗的本質及後果,分析失敗的主要原因,每個原因應反映出你在判斷和行動上的弱點。這些原因不可以是“運氣不佳”、“別人辦的蠢事”。即使當真如此,這些“原因”也並不能使你受益。下一步該找出成功的必要條件。總結一下取得的成績和如何將現有的成績發揚光大。
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對企業的成敗負有最終的責任,同時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要以身作則,製定工作業績標準,即勇於戰勝自己,又善於激勵員工,並幫助員工實現他們的目標和夢想。
有位企業家總結他的經驗說:“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吃。”意思是對部下施威,批評或者責罰,使他對自己的錯誤有所醒悟,待他的愧疚心平息下來,又要恰當地給他一點甜頭,引導他朝正確的方向走。
我們可以把領導者施恩看成是“軟”、領導者發威看成是“硬”。一味的“軟”或者“硬”都是不妥的,軟中有硬,先用“硬話發威”,給下屬一段驚恐的反思時間,然後再用“軟語鼓勵”,收服人心。軟硬兼施,一張一弛,張弛有度,雙管齊下,這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任何人在一生之中都無可避免地要犯許多的錯誤,有些錯誤甚至會是致命的。對待那些犯了錯誤的人,人們總是會給予批評。畢竟,他們在工作中出現了失誤,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人們埋怨他、責怪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是否批評了他,發泄完了自己的不滿之後就完事了呢?
三洋機電公司前副董事長後藤清一先生年輕的時候,曾在鬆下公司任職。有一次,因為一個小的錯誤,他惹惱了鬆下,遭到鬆下先生痛罵。鬆下一邊罵,還一邊拿著火鉗,猛敲取暖用的火爐,由於用力太猛,以致把火鉗都敲彎了。
因為罵得太厲害,當時在場的鬆下親戚都看不過去,挺身為後藤講情,竟在鬆下一聲“閉嘴”之後,也一塊被罵了進去。由於罵得實在太凶,後藤因而不支倒地,被鬆下用葡萄酒灌醒。之後,鬆下把彎曲的火鉗遞給後藤,苦笑說:“你可以回去了,不過,這根火鉗是因為你敲彎的,所以在你回去之前要把他弄直。”
後藤無奈,隻好拿起火鉗拚命敲打,而他的心情也隨著這敲打聲逐漸歸於平穩。當他把敲直的火鉗交給鬆下時,鬆下看了看說道:“嗯,比原來的還好,你真不錯!”然後高興地笑了。事後,後藤回憶說:“聽到老板說了這句話,那顆受傷的心立刻好了一半。”
後藤走後,鬆下悄悄地給後藤的妻子撥通了電話,對她說:“今天你先生回家,臉色一定很難看,請你好好地照顧他!”
第二天一大早,鬆下就打電話給後藤說:“我沒有特別的事,隻想問你是否還在意昨晚的事。沒有嗎?那太好了!”據後藤回憶說:“聽完老板打來的電話,昨晚被痛罵的懊惱霎時煙消雲散,我緊緊握著電話筒,內心對老板佩服到極點。”
對於一個領導來說,鬆下的做法很值得效仿。在痛斥部屬之後,要注意善後,一定不要忘記立即補上一兩句安慰或鼓勵的話語。
因為,任何人在遭受上司的斥責之後,必然會垂頭喪氣,心灰意冷,對自己的信心喪失殆盡,心中不由會想:這下我完了,領導看我不順眼,今後永無出頭之日了。如果他真的抱著這種想法,結局隻有兩種,要麼破罐破摔,自暴自棄;要麼與你反目成仇,與你對抗到底。那樣的話,你今後的工作就難免要碰上尷尬的局麵。
所以,身為領導必須深諳“打一巴掌不忘揉三揉”之道,適時利用一兩句溫馨的話語來鼓勵下屬。或者在痛斥之後,私下裏找到他並告訴他:我是看你有前途,所以才批評你。如此,在受斥責的部屬聽了之後,必會深深體會“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必然會更加發奮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