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戰後,經過幾年的休整後,魏國逐漸開始恢複對外進攻。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以韓國沒有參加當年的逢澤之會為由,派太子申和龐涓率兵大舉進攻韓國,企圖一舉亡韓。最後,齊王答應求救,這一次,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戰役之初,孫臏冷靜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根據魏軍一向自恃驍勇,急於求成的心理,提出退兵減灶的辦法來誘敵深入。
魏軍果然中了孫臏的計,龐涓命令拋下輜重,隻帶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他哪裏料到這正是孫臏用的減灶誘敵之計,引他追擊。
孫臏預料他當天晚上可以趕到馬陵。於是命令士兵把大樹砍倒,堵塞道路,隻留路旁一棵大樹,削去樹皮,在光光的樹身上寫了這樣幾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下。”又命軍中弓箭手,埋伏兩旁,就在那天晚上,龐涓果然趕到馬陵。他走到那棵大樹底下,見道路被樹堵塞,就命人搬樹。
他看到樹身上好像有字,就命人取火來照。龐涓還沒來得及把樹上那幾個大字看完,齊軍已萬弩齊發,龐涓身中數箭,自知兵敗難逃,就拔劍自殺。龐涓臨死時,還不服輸,憤憤地說:“想不到叫孫臏這小子成了名!”從此,孫臏名揚天下。
孫臏用添兵減灶的辦法迷惑龐涓,造成了撤兵的假象。其實,有時就要製造假象來迷惑對手,你說我怯懦,我就怯懦給你看;你說我是孫子,我就真裝孫子,甘拜下風。等到對手正自鳴得意之時,使個絆子將其絆倒,或者反手將其打翻在地。“兵不厭詐”,這是隨時可以靈活運用的策略。
誰笑在最後,誰就笑得最好。在激烈的角逐場上,虛榮是一大禍害。厚黑之士隻看重最後的結果。
職場中,“黑臉”是一種不好惹的形象,這種形象一時樹立起來,就會變成一種“勢能”和威信,可以使人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作為職場人士,不僅僅拘泥於敢打敢鬧,而是善於“蓄能”,把這種能量轉化為內在的東西,在必要時以厚臉相對,以黑製黑,擺脫困境,製對手於死地。這不僅需要一份驚人的耐力,同時更需要一種過人的厚黑功夫當後盾。
世事難料,在人生路上誰都會遇到一些“邪惡”之人,他們沒有善良的本性,他們更多的是以惡對你相威脅,所以這時可以用一下厚黑學中的“以毒攻毒”來擺脫困境,抓住最後一點希望。
隻要有利於自己擺脫困境,就可以用以毒攻毒之妙招。以毒攻毒不僅可使對方受到懲罰,而且還可以使自己由被動變主動,反敗為勝。
晏子也可稱為曆史上的厚黑之士,正是因為他的以毒攻毒之妙招,最終不僅圓滿完成了出使,維護了個人的名譽,而且保持住了齊國的聲威,讓我們領略一下晏子的厚黑風采。
1.晏子鑽狗洞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國國王知道晏子的個子很矮,就想捉弄他。楚王命人在城牆的大門旁邊又開了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進去。晏子知道楚王要戲弄他,嚴詞加以拒絕。他說,“到了狗國,才走狗洞,我現在是出使楚國,不應該走狗門。”招待晏子的官員聽他這麼一說,隻好請晏子從大門進去。
2.齊國受到侮辱
晏子進去以後,就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是因為齊國再沒有別人,才派你來的嗎?”晏子回答說:“齊國的人多極了,僅都城就有上百條街道,人們把衣袖舉起來,就可以遮住太陽;人們甩掉汗水就像下雨一樣。大街上人們肩靠肩,很擁擠,怎麼說齊國沒人呢?”楚王接著問:“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派你出訪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齊國派使節出訪很有講究,對那些精明能幹的的人,就派遣他們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國家;對那些愚蠢無能的使臣,就派他們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國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無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國來了。”
楚王幾次不服,還想接著攻擊對方,這時他便借著齊國一個罪犯再次向晏子質問。“晏相國,齊國人有偷東西的毛病嗎?”晏嬰當然知道這是楚王故意以此來取笑自己,並報剛才之辱的,所以他仍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小臣我聽說:桔子種在淮水以南稱為桔子,甜美無比,而將其移至淮水以北,則變成了枳樹,枳樹之果,小而酸澀,苦不可食,之所以會有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況,實在是土地的緣故。現在這個齊國人出生在齊國,並非盜賊,而是一個良民,可是為什麼來到楚國,卻變成了盜賊呢?這是楚國使他發生了這種變化,齊人之於楚國正如桔子之於淮北,這與齊國又有什麼關係呢?”至此,楚王便默然了,而且還親自善待了晏子。
每個人都想保護自己的名譽或利益,可有時麵對他人的質疑時,就勇敢站出來用相同的方法向他人進行反攻,厚黑之士晏子的出使楚國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毒攻毒”所用範圍極其廣泛,尤其是在小人身上,體現的更是淋漓盡致。
厚黑學中“以毒攻毒”之術應該被用在正義的地方,切不可因為一點小事而隨便用之,生活中有的人想保護自己,不願被人傷害,而且警惕性很高,隻要有一句話或一件很小的事使他感到難受,他就會覺得自己受了傷害,一旦感到了傷害,就會以毒攻毒,結果反而會害了自己。
二、職場八大厚黑鬥爭兵法
1.利而誘之:對手貪利就用利益引誘他
天底下隻有兩種人,一曰利,一曰害,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物質利益總是那麼讓人難以抗拒。利分三種,一種為“物”利,一種為“功”利,還有一種“色”利。
先說“物”利,即物質意義上的利。在職場交往中,經常並且適當的使用一些小利往往會成為你職場的重要潤滑劑,比如生日聚餐,比如平時加班後請大家吃飯,業餘時間去唱歌,出差帶點小禮品等。當然,所有這些你要積極買單。如果你的經濟實力有限,那你在這些場合就不要表現得太過主動,以免有喧賓奪主之嫌。當然,所有“物”利中,最有效的莫過於領導對某個職位做出許諾:好好幹,這個位置就是你的了。相信這一招所有職場人都難以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