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2 / 3)

對待上司或老板,真話固然是要說的,馬屁也是要拍拍的。

像這個故事裏的造船界權威人士,就很懂得拍馬屁與說真話之間的平衡。如果他下個結論:陛下不懂造船。隻怕不久後沒準就會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事情發生。如果他一味地奉承德皇,不敢說真話,那就是謊報軍情了。這船真要造起來,責任恐怕需得他來承擔。所以他隻能拍著馬屁告訴皇上事實的真相。

上司老板們有時是會犯錯誤的,而且這錯誤也需要下屬來指出。但同時,上司老板們又需要維護一定的尊嚴以治屬下,不可隨便被人評說。身為下屬,就要學會這種夾縫中生存的方法,正話也能說,反話也能說,勇於指出老板錯誤,敢於吹捧老板。

當然了,拍老板馬屁可以不是一件諂媚的事。身具豁達的心態,把拍馬屁當作一件藝術創造的事情來做,那這事做起來也不會太難為情的。而且,這樣的拍馬方式才易為人接受,且取得良好效果。像故事裏的造船界權威,先連用好幾個最字,誇獎了這艘不可製造軍艦的諸多好處,盡顯文辭之能後,再使個比喻句,把這船的不可饒恕的缺陷說出來。這種開玩笑式的評論是不打擊任何人的自尊心及情緒的。而說出重要事實的部分,必是有所創意的。

拍馬屁,可以逗得上司老板開心,贏得他們對自己的關注。這對自己是很有好處的。用專業一點的話說來:拍馬屁是一種完成工作任務以外的創造精神產值的行為。老板天天想著賺錢大事,很需要有個善於調笑的下屬來陪他說話解解悶的。武俠小說家金庸所著《鹿鼎記》,主角便是個馬屁大王,雖然身無長技,但一副天下無雙的拍馬技術拍得康熙皇帝悠哉遊哉,結果平步青雲,官封大將軍,爵商鹿鼎公,實是混世之人皆效仿的榜樣。

另外需要說一說的是,每個人都在追求優越感、勝利感,並願意為這種追求付出一定的代價。老板喜歡聽到有人吹捧他,喜歡看到有人在他麵前充當“弄臣”角色逗他開心,也會準備給表演得好的人以某種形式的一定量的獎勵。當你把他逗得開懷大笑了,他心中自然就有反應:這人給了我歡樂,我總得謝他一謝。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要研究真本事,做好本職工作。拍馬之術,聊供閑來研究。因為老板們成功之前,多經曆過一番艱難,心裏明白得很: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他們是不會起用一個隻會溜須拍馬而沒真本事的人的。

說到了恭維,也許會有人認為,恭維別人太容易了,無非是說一些好聽、人家愛聽的話。說人家的好處,吹人家的長處,拍人家的馬屁,或者大加讚美地誇讚別人。比如說:年輕漂亮啦、學問淵博啦、身體硬朗啊等等。其實不然,恭維,並不是我們所說的那麼簡單。我們知道,人有三六九等之分,其實恭維也有三六九等不同質地的類別。上等品被稱為“讚美”、“讚揚”、“讚許”、“稱頌”等,下等品則被稱之為“討好”、“阿諛奉承”、“溜須拍馬”、“獻媚邀寵。”不管怎樣說,這些“恭維之語,討好讚美,溜須拍馬”,凡是懂得厚黑之學的人都會把它運用的淋漓盡致。

任何人都喜歡別人奉承,皇帝更不例外。乾隆皇帝就很喜歡聽奉承話,但是和珅發現,這個乾隆又跟一般的人喜歡奉承不一樣。一般人直接一馬屁拍過來,就非常舒服,但乾隆不一樣,你要是一馬屁直接拍過來,他不但不高興,還可能踢你一蹄子。為什麼呢?因為乾隆不喜歡直接了當的馬屁,他覺得這太簡單了,顯得有點像侮辱他的智商一樣,你說皇帝如何如何偉大,如何如何英明,這種話他聽夠了,他不喜歡這種簡單的奉承。

和珅在這方麵確實有天才,他采取的是隱蔽的、曲徑通幽的方式。在乾隆麵前,他既不裝作是一無所知,也不裝作是無所不知。要是一無所知,白丁一個,乾隆不會喜歡,因為你無能;要是無所不知也不行,因為乾隆認為自己很有學問,如果你顯得比他還要有學問,乾隆也不會高興。所以和珅的策略就是,既不一無所知,也不無所不知。乾隆皇帝一向自詡為天底下最聰明的人,但他並不真的是一個多大的學問家,頂多是大半瓶子醋。和珅就很明白這一點,既然皇帝是大半瓶子醋,那麼我就得是小半瓶子醋,絕對不能再多了,跟皇帝一樣多也不行,他就總比皇帝少一點。

他留心皇帝平時看哪些書,和珅發現乾隆平常喜歡讀曆史書,他就跟著讀曆史。先疏通皇帝身邊的人,搞清楚皇帝最近讀哪本書,他就回去,趕緊加夜班開夜車地讀。第二天,皇帝無意中提起來,他就順便把自己讀這本書的體會說出來,說得很精辟。皇帝悅之,覺得他是個人才。要是一般的人,到這也就為止了,這已經很迎合上意了。但和珅不愧是超一流的人才,他的過人之處在於,他明白這裏頭還有其他的東西,什麼東西?他給你往裏頭添點佐料,他說到哪的時候,總是故意留出那麼一兩處錯誤,乾隆一聽就會予以糾正。這一糾正錯誤,馬上就顯得乾隆的學問高於他。這種糾正,讓君臣交談的氣氛很融洽,讓乾隆的心裏很舒服。

後來他又發現乾隆喜歡當校對員,乾隆對這個工作很喜歡,熱愛校對書籍。當時官方會刻印一些書籍,凡是經典性的,乾隆經常調來,自己親自勘閱,拿起朱筆,一邊看一邊糾錯。和珅發現這一點以後,他就每次把拿給皇帝校勘的書,隔兩三頁就讓它出個錯字。不能讓錯誤很多,這樣皇帝校勘起來會很辛苦,還會大罵下麵的官員無能、辦事不力;也不能讓它一個錯字都沒有,這樣皇帝看著太難受。所以和珅就排少量的錯字在裏麵,乾隆每隔兩三頁把它校出來,拿朱筆一勾。每勾出一個錯字,覺得自己幹了人生的一件大事,一件快慰之事,非常舒心,非常有成就感。這樣做,比當麵去吹捧皇帝,說您的學問鬥載車量,我們高山仰止之類的話要好得多。他完全充分地滿足了乾隆的榮譽心和成就感,這麼驕縱皇帝,能不把皇帝慣壞嗎?但是和珅這樣做,就成功地擒住了皇帝的歡心,擒住皇帝的歡心,就等於擒住了當時最大的一支藍籌股,那他的股價還能不上升嗎?

至今,提到和珅人們就把他與“馬屁精”聯係在一起。他之所以稱得上為“馬屁精”肯定要有他的拍馬的高明之處。和珅拍馬屁高在兩點:一是知己知彼,即拍即中;二是讓對方渾然不覺卻全身舒服,因為他做得無聲無息,不著痕跡。那麼能夠修煉到這種無聲無息的地步,也可以說是拍馬的最高境界。

奉迎拍馬不是泛泛而談的,是需要有一定的“技術”為基礎。它也是一門藝術,是人際關係至高無上的“潤滑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