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三生分堂【3】(1 / 2)

在忐忑的期待中,國慶長假的相聚如約而至。略作準備,帶著兒子從敦煌坐火車趕到酒泉花城湖,已是深夜一點多鍾。農家院裏燈火通明,早到的師友們歡聚正酣,握手,久別的掛牽洋溢在臉上,促膝長談,一夜無眠。

“南望祁連”是花城湖風景區十大景觀之一,遙望巍巍祁連山,晴日裏雪峰熠熠生輝,有雲霧時若隱若現,讓人對它內在的美景更加向往。多少次都想,要是有機會能夠進人祁連山看看該有多好。這次同學會安排先到花城湖相聚,然後進祁連山,又讓心在期待中有了興奮的元素。

10月3日清晨,從花城湖出發,經酒泉城,沿著312國道一路向東,終於,車隊向南拐上了砂石路,一直遠望的祁連雪峰已近在咫尺。穿越村莊,滿路的落葉像被犁劃過一般向車輪兩側飛舞。祁連山越來越近,山有走勢路無正形,車子忽高忽低迂回前行,風景卻越來越美。離車身一米開外的大峽穀風景如畫,野生的柳樹、楊樹,還有叢叢簇簇的刺槐,五顏六色,秋色繽紛;峽穀底河流如線,亂石林立,秋高氣爽,一股山中特有的秋天的氣息撲麵而來。在一處當地人叫做鬆木台子的地方車停了下來,四周牧場的草枯黃了,遠處山頂已是白雪皚皚,雪線分界處四季常青的祁連圓柏像一條墨綠色的腰帶,綿延起伏的雪山更像一條淩空飄動的潔白哈達,迎來久別重逢的故人,一聲“祁連山我們來了”的問候在高山峽穀回響。

天色將晚,幾經選擇在河穀避風處搭起了帳篷,幾塊大石頭壘起了灶台後,大家拾柴生火做飯,三個孩子在河穀裏撿枯枝拾牛糞,一把小鐵鍬在他們手中飛快地傳遞著,城市裏的拘謹與規矩被自然化解得了無蹤影,汗珠掛在紅彤彤的臉龐上,快樂在火苗中跳躍。鍋中的香味彌漫在夜色蔥蘢的山穀裏,師生席地而坐,圍成一圈,潮軟的草地頓時成了快樂的天堂,菜肴已不重要,斟滿青稞酒,一聲“喝”!豪氣在杯底蕩漾,冰心在酒香裏交融。酒酣微醺時,夜色正濃,篝火正紅,天空不期而遇的秋雨前來助興,大家都沒有避雨的念想,依舊歡歌,依舊跳舞,聖潔的祁連,天然的淋浴,剝去塵世的偽裝,從裏到外淨化心靈,通身的酣暢在半夢半醒中延續……

銀花珠樹曉來看,宿醉初醒一倍寒。天亮了,滿山的潔白讓人眼前一眩,“下雪了、下雪了”,腦海裏瞬間便檢索出偉人“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詩句,寒氣催促我們穿上所有的衣物,來不及早餐,老師便帶我們去體驗爬山的樂趣。祁連山一名是古代匈奴語,意為“天之山”,山脈平均海拔在4000米一5000米之間,雪線上的“歲寒三友”:雪蓮、蠶綴、雪山草更是珍貴的藥材。

沿著山穀順勢而上,雨雪洗過的山路幹淨濕滑,籲籲氣喘間一山橫在麵前,來不及停頓,已有學友捷足先登,老師的嗬護和鼓勵讓畏難者振奮,近60-70度的坡已無路可循,雨水衝刷成樓梯狀的坡層隻能側放腳,坡上的枯草成了我們手足並用的依托。兒子爬了大約10米左右,向下一望,抓我的小手不停的用力,我明白他的恐懼,此時既不能背又不能抱,上山隻能靠自己,在兒子的要求下,原路將他送回山下,稍作安慰,我便以羚羊的姿勢一躍山頂。登高一望,祁連之美,美在山清水秀,更美在奇峰雲霧,白絮一般的雲霧沉沉的覆蓋了溝壑縱橫的山野,浩如煙海,茫茫蒼蒼,濃雲擦肩而過,在山際間飄逸,雄鷹自遠方而來,又向天際的遠方滑翔而去。正在陶醉時,兒子幼小的身影出現在山脊上,我勇敢的兒子戰勝了自己,他自己竟然爬了上來,一個熱烈的擁抱表達著父子共同的欣喜和收獲:“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太陽出來了,濃雲又披上了霓裳,雲蒸霞蔚,氣象萬千,格外動人、靚麗,明師益友不約而同張開雙臂,用充滿無限遐想的心,從容擁抱新生的日出,牧放著一朵朵浮動的白雲,盡情的沐浴著這份上蒼恩賜的寧靜、安逸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