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 人才(2 / 2)

左丞相鄭重搖頭,繼續道:“可以取每支部隊中士兵身高的均值,再按玄數打造統一製式的武器……即便沒法嚴準達到玄數,可畢竟是最大程度的接近了,越接近、戰力便提高地越多。”

他的意思所有人都能明白,皇帝第一個點頭,其他大臣也都跟著一起點頭,豐隆誇讚:“不錯,果然是這個道理……還有,全軍都量身打造固然不可行,但是對尖兵、精銳小隊倒不妨多花些心思和銀錢,配上趁手兵器,讓他們勇猛、再勇猛些!”

不出意外的,左丞相再次把“吾皇聖明”四個字喊得響亮無比。而工部尚書也搶出一步:“微臣也有個想法。鍛造武器時,要是融入這個玄數……比如柄、刃長度之比?這樣的兵器,不知殺傷會不會更大些?”

豐隆點頭大笑:“何妨一試?何妨一試!”

皇帝想出了第一個有關玄數的應用,至少現在想上去、看上去,他的法子的確會讓南理軍力增強些,由此他對這個數字的興致大增,殿上眾人哪一個不是人老成精,眼看著皇帝興致勃勃、先後開口的兩位大臣連受讚譽,人人都轉開心思,仔細琢磨著“玄數”與本職間的聯係。

兵部尚書略作沉吟後他認真開口:“楚、韓的蕭山之役;晉、魯的長淮之戰;還有胡夏白頭嶺大戰……”都是中土曆史上的著名戰役,流傳史冊、被兵家奉為必修之學。而兵部尚書所舉的這些戰役,再仔細思量下便能發覺,或布陣、或兵種組合、或衝陣的切入點,或多或少都能體現出“黃金比例”。

細致講解過後,兵部尚書緩緩道:“這個玄數,合於戰事,倘若加以破解……也許能融於戰策兵法!”

事情還沒完,當兵部尚書收聲,殿上長史又開口:“七百年前,洪太祖統一天下,四海臣服,是世上唯一一次中土合並一國的盛舉。大洪盛世兩百年,直到洪熙宗登基,國力開始漸漸衰敗,後經九代帝王,苦撐了一百二十年最終土崩瓦解,洪亡……從盛到衰,究其年長,又何嚐不是一個天地玄數啊。前車之鑒我輩當做警醒,若能破解玄數,或許真能找到永霸中土之術。”

事情越說越玄,皇帝驚訝,群臣苦思,也隻有宋陽心思平靜。在上一世裏早有人係統總結過黃金比例在戰爭中的體現、在時間縱軸上對曆史事件的影響。成吉思汗的征戰策略、拿破侖的帝國興衰、甚至二戰中德國對蘇聯的閃電戰等等都在其中,真就仿佛冥冥中自有注定。

不同世界、不同曆史,但天地依舊造化依舊,前生裏的玄奧數字,也照樣是在這一世中的神奇規律。

不知何時,宋陽已經退到了一旁,站在末位一言不發,內心平靜。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自己提出“天地玄數”,而所有有關玄數的思考、應用,就留給皇帝和大臣們去說吧。宋陽就是要把自己的“自然領悟”,變成大佬們口中的“強國之策”,這一來,說宋陽不好便是說他們自己不好;反之亦然,

想誇讚自己又說不出口?簡單得很,讚同宋陽就是了。

有關“天地玄數”的討論持續良久,這個話題越說,豐隆也就越覺得當真有一個極大的強國契機,就隱隱約約地藏在玄數之中。古時帝王,哪個不想窺得天機、哪個不想順應天地借此國富民強成就千秋功業?越討論,皇帝就愈發投入,直到殿外亥時鍾輕悠回蕩,豐隆才回過神來,伸手揉了揉眉心:“今天晚了,到此為止吧,諸位愛卿回去當多加思索,有關玄數之事明日再議。”

說完,他又轉目望向宋陽,笑道:“南理出了你這樣的人才,朕心甚慰。”

不過是句普通讚揚,在之前表現出色的賢能奇士也大都得到類似評語,但是對於宋陽而言,皇帝的話中卻透出了一個重要信息:你是南理的人才。

一直壓在宋陽頭上、“此子乃燕人”的頭銜,被皇帝輕描淡寫地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