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宋陽聲音緩住,停頓了片刻才繼續道:“欽差所至如聖上親臨,妄語便是欺君。我說的這些,諸位回去後盡可驗證,絕無半句虛言。”
別人或許會有懷疑,但任小捕信,由此也大為好奇:“你怎會知道這麼多亂七八糟的東西?”
宋陽回答:“家學緣故,小人自幼隨長輩隱居偏鄉、潛世修行,以求洞徹天機、度己度人。家中長輩指點,天地玄機藏於天地,想要悟就先要看……一點一滴,仔細觀察。”
修行?任小捕被宋陽氣得想笑,不過還是忍住了:“剛才你說的事情雖然有趣,但就憑這些,還不夠資格隨本宮入京。”
“那些事情都是我在修行路上、觀察自然時發現的小趣,說出來隻為博大家一笑。”宋陽微笑:“但是看得多了,看得細了,漸漸也就有了心得,正如家中長輩所言,天地玄機藏於天地……大至宇宙星河、中至富國強民、小到修身自省,皆可從自然中領悟。”
不久前從顧昭君處得知“選賢”後,宋陽咬著筆杆冥思苦想,就是在回憶上一世裏當成笑話說的那些“冷知識”。宋陽沒天真到想要靠著“舔不到胳膊肘”這樣的小知識來入選“奇士”,這些不過是引子。
“奇士”是用來昭顯南理國威的。國威是什麼?宋陽用自己的思維去理解,大概分作“經濟”、“軍事”、“文化”、“政治”這幾個方麵。
其中經濟是不用想了,南理歲入能有燕國的一成就不錯了,豐隆皇帝一發怒還摔筷子呢,這種真金白銀的比拚,也不是一兩個人能代表的;“文化”這一層,宋陽倒是考慮過,“抄詩”的確是個捷徑,可是很快他又放棄了這個想法。原因很簡單,詩詞比拚的是底蘊和才情,要有真本事才能扣題、應景。
有過一世為人的經曆,名詩好詞他還記得一些,這些或能勉強成為他的“底蘊”,但才情呢?他沒有。他能背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最簡單的、欽差要是讓他以這場“選賢”為題,現場作詩,宋陽就隻能吟上一句:人山人海人真多,大家看得笑哈哈……要靠詩詞出頭,一定會有人來“出題”要他“七步成詩”,宋陽可不敢指望,人家能把他帶到一處瀑布前,成全他念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至於“軍事”,蕭琪相馬和劉二馴鳥都在此列,宋陽找不出自己在這方的長處。
是以隻剩下“政治”了。而“政治”兩字含義空泛,隻要與民生相關皆在其中,憑著前世和今生信息量的高度不對稱、“千年”後相對成熟的社會模式下的切身生活體會、任何一個普通現代人都學過的自然、社會的知識、再加上一點點口才……這裏才是奪取赴擂一品資格的真正捷徑。
唯一可慮的,宋陽這次要做一個“有獨特見地的思考者”,可他十八歲,有點太年輕了,年齡和身份不搭調,所以他才要用那些“冷知識”做引,引出自己“潛世修行”的經曆,引出自己後麵的言論都是從“領悟自然而來”的原因。
說穿了,包裝吧。
宋陽負手而立,神色從容。任小捕卻覺得他裝模作樣的樣子居然挺好看,靜靜看了他一會後,才開口問道:“宇宙星辰、富國強民、修身自省,你都有見地?”
好看歸好看,任小捕還是覺得宋陽這次的牛皮吹得有點太大。
宋陽笑了笑:“偶有所悟,還請公主殿下和列位大人驗證。”
話出口,台上列位大人之中有一人麵色不悅,冷哼出聲。青陽司馬。
剛剛高長史的案子裏,太守以下眾多青陽官吏都看得出宋陽和紅波府有淵源,現在宋陽登台,誰都不會說個“不”字,再加上“冷知識”有趣,人人都是一臉笑容。
這位青陽司馬,學識上沒的說,但為人呆板、脾氣上倒和尤太醫有幾分相似,本來司馬的職別、地位和長史差不多,但就是因為這副天生的性子,他越來越混不下去,被高長史牢牢壓出了一頭。先前見長史伏法,司馬大人還挺高興來著,也在笑嗬嗬地看宋陽獻藝,可是到後來宋陽把話題挑上了天,司馬大人又犯了書呆子脾氣,打從心眼裏覺得小子狂妄,冷哼一聲已經算客氣的了,要不是顧忌公主,他早就出聲詰難了。
任小捕對青陽司馬毫不理會,對宋陽說道:“那你說說,該如何富國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