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是奇怪。父親離開多年,蘭克並不經常夢見,有人說夢表示想念,按這種說法,蘭克並不經常夢見,就表示不曾想念過父親的。但事實相反,他對父母是不思量,自難忘。父母親的去世,在他的生活中,留下了巨大的“空白”,難以彌補,也無可填充。
蘭克不禁感慨,人生無常,生命脆弱。他舉眼看見夜空中滿天星鬥,不禁突發奇想,如果站在天上星空的角度,會怎樣看待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呢?按照天文觀察,銀行係正在成長,太陽係在成長,地球可能也在成長,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對地球的成長有利還是有弊呢,或者說是弊大還是利大呢?
這就如同人體內很多細菌的活動,有些細菌的行為對人體是有利的,而有些細菌的行為對人體是有害的,或許,地球表麵無數生物的活動,對地球本身的成長,也有利弊之分。
蘭克想,人類在地球表麵不停的挖掘山洞,修築堤壩,建造房物,建造摩天大樓,這些活動,影響了地球本來的麵貌,可能對地球本身的成長,是有害的,他認為,地球表麵某生物的活動對地球是有害,還是有利,要看這種生物活動是否維持了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如果這種生物活動是維持了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它對地球成長就是有利的,反過來,如果這種生物活動是破壞了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它對地球成長就是有害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原始社會時期,人類活動維持了周圍環境的動態平衡,對地球應當是有利的,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始,發展過**速,嚴重破壞周圍環境,對地球成長應當是有害了。
同樣,人體內部各種細菌,對人體本身的成長,是有利還是有害,也遵循相同的道理,如果這種細菌活動是維護了人體環境的動態平衡,它對人體就是有利的。反之,就是有害的,有益菌和有害菌也是相對的,可以相互轉化,如果人體內某種細菌發展過**速,累積太多,一定會變成有害。蘭克覺得,這個規律,應當對整個宇宙都是適用的。
蘭克想著想著,又昏昏然睡過去了。
第二天早上,天氣愈加寒冷,呼嘯的北風夾雜雪花籠罩整個森林,大家陸續起來了,而蘭克卻昏迷不醒,葉子和她的孩子感覺不對,拚命搖晃蘭克,催他清醒,蘭克卻反應遲鈍,過了好半天才微微睜開眼睛,他努力地睜眼四處觀望,似乎想把眼前一切永記心中,之後,他把目光停留在孩子身上,他深情地凝望著孩子,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對孩子訴說,他開始不停的對孩子說話,但是旁邊的人,隻聽得他喉嚨謔謔作響,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又過一會,蘭克忽然感覺自己好輕好輕,身體慢慢飛了起來,他的靈魂離開自己的身體環顧四周,發現葉子淚流滿麵,發現孩子哭泣不已,帶著無限的牽掛,蘭克最終離開了人世。
任何人都是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之時,抱拳而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最有權利在地球上生存,打算大有作為,離開之時,每個人都極不情願,都對世界充滿了眷戀,但最終還是撒手而去。
蘭克去世以後,其他人依然在這裏生息,至於他們的命運如何,無人知曉,但可以肯定的是,唯有適應環境,他們才能生存,否則,就隻能被淘汰。
個體生命的消逝,對整個物種來說往往無關緊要,而整個物種的消逝,對生態鏈來說,往往也微不足道,人類的沒落,對地球來說,隻是從一種生物繁榮轉變到另外一種生物繁榮,地球並沒有什麼太多損失。任何生命的誕生和消亡,都是物質和能量聚散離合的表現,物質和能量的聚散離合,決定著所有生命的生和死。宇宙間,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永存,唯一永存的是能量,能量的轉移變遷,決定著萬事萬物的存在和滅亡。
下麵補全題為《論宇宙現象和自然現象的本質》這篇論文內容,在第七十一章中,敘述到蘭克正在閱讀本文時,書被葉子抓過去撕扯得稀爛,蘭克沒有閱讀完畢。這篇文章當時刊登在《吉首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第四期上,和作者其它兩篇文章一樣,這篇文章當時沒有引起科學界的注意,但幾個世紀以後,幾乎所有同時代的論文都泥牛入海不複存在之時,這篇文章卻引起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下麵補全這篇文章的後半部分內容。
天體生命假說
以下三點現象已經被天文學觀察證實。
第一,宇宙中,任何時刻都有有無數天體誕生,同時有無數天體滅亡。
第二,任何一個天體和星係都要經曆誕生成長消亡的過程,以太陽為例,它是小質量的恒星,起先會膨脹,在這個階段的恒星我們稱之為紅巨星,然後會塌縮,變成白矮星,再成為黑矮星,最終消失。
第三,大星係吞噬小星係是一個普遍的宇宙現象,事實上,大星係隻有通過吞噬小星係,自己才能得到進一步的成長,壯大。這一點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比較容易接受,但很多普通的讀者可能難以明白,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這幾篇新聞報道,第一,貪婪饑餓的銀河係:吞噬鄰近矮星係的恒星流[N/OL].騰訊科技,網址http://tech./a/20111204/000053.htm;第二,壯觀螺旋星係:吞噬鄰近矮星係不斷壯大[N/OL].**環球地理,網址http://tech..cn/geo/space/news/2010-09-15/0813443.shtml;第三,仙女座星係“吞噬”鄰近小星係[N/OL].燕趙晚報,網址http://news..cn/c/2009-09-05/093416246049s.shtml。
根據以上這些現象,筆者得出以下推論。
第一,既然存在大星係吞噬小星係的行為,那就必定存在小星係吞噬更小星係的行為,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吞噬其它星係,而是依靠吸收宇宙射線、宇宙塵埃、暗物質、暗能量以壯大自己的星係。第二,既然存在大星係吞噬小星係的行為,那就必定存在被吞噬小星係逃脫的行為,不可能小星係不逃跑坐以待斃,假設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宇宙中就不可能會有小星係存在,因為小星係會坐以待斃被大星係吞噬。第三,以銀河係為例子,既然它有吞噬小星係的時候,必定就有吞噬小星係過多或者過少的時候,這就相似於人類吃的過多,或吃的過少從而饑餓的現象。另外,大星係吞噬小星係的行為,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細胞吞噬另一種細胞的行為。第四,星係進化,宇宙中可能會有一些孤立殘片或孤立天體通過吸收宇宙射線或塵埃逐漸壯大,然後吸引其它天體成為小星係,然後再進化為大星係。這一個現象已經得到很多天文觀察結論的支持。第五,既然存在小星係逃跑的行為,就必定存在多個大星係圍堵協作捕獲小星係的行為。
以上現象其實都是生命現象,筆者認為,一個銀河係就類似於一個人體,銀河係內的太陽係,就類似於人體內的一個細胞,銀河係有數千億個星係星團,類似於人體有無數細胞,銀河係地球上存在的包括人在內的生物,就類似於人體一個細胞內存在的無數微小病毒。而對於人體內一個細胞來說,人體本身就是巨大的星係。
筆者認為,地球上很多生命行為,在宇宙星係中都有相似的原型,下麵舉幾個例子。
第一,銀河係的結構包括四個部分,銀盤、銀暈、銀核和四條旋臂,其中銀盤、銀暈、銀核對應人體內髒器官,四條旋臂可以看作人體的四肢。
第二,人類攝入食物以維持自身的成長,這和銀河係吞噬小星係以維持自身的成長類似。有專家認為銀河係吞噬小星係僅僅是一種物理和化學反應的需要,但實際上,人類消化食物,也是化學反應。
銀河係吞噬其它星係後自身得到壯大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銀河係內髒強大引力先將小星係撕裂粉碎消化,然後噴射出大量物質(銀核向外界噴射物質的現象目前已經被天文學家觀察到了),這些被噴射出來的物體在銀河係內部運動,而不可能逃出銀河係,假設有些物體落入太陽係區域,那麼它將會被太陽吸收,因為太陽質量占太陽係99%,太陽吸收其他物質後,能量得到補充,其質量進一步變大,同樣的道理,銀河係內其它恒星也會因為吸收營養物質使自己壯大,這樣,整個銀河係都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因為太陽光太強,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太陽吸收其它天體的過程,但我們可以這樣推測,既然地球表麵上有太空隕石落下來,這就說明太陽必定吸引了更多太空天體,一個天體進入太陽係後,首先是被太陽吸引,而不可能首先被地球吸引,因為太陽質量占太陽係質量的99%,所以絕大部分太空天體都會被太陽吸引,地球吸引的太空天體隻可能是很小一部分。
第三,如果某一個星係主體部分被撕裂,那麼它將難以繼續存在,這就類似於人類受到傷害後將會麵臨死亡。我們知道,地球和月亮上的物質,平均原子量是不同的,一個星係內部的力場會決定星係內部各天體物質元素原子量,換句話說,地球上的物質如果被移到其它天體上,這些物質將會被分解重組,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太空隕石都有放射性的原因。當一個星係主體部分被撕裂後,剩餘部分會因為環境力場的改變而無法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