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 江南戰役籌備會(中)(1 / 2)

錦衣衛畢竟是存在了兩百多年、效忠於皇權的龐大情報密諜單位,雖然明中期之後影響力已經弱於東廠、西廠這類宦官特務機關,甚至後來指揮使碰到東廠廠督還要行大禮。但畢竟錦衣衛經營這麼多年,在各地都有組織和暗樁。

錦衣衛有軍事屬性,自然便屬於軍戶,所以這類密諜都是世代傳承的,很多暗樁甚至好幾代都不會被激活,一直這樣隱藏身份下去,直到有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再執行任務。

當然這種機製也代表很多暗樁從未觸發,而且後代也對此沒有忠誠,慢慢就等於脫離組織了。更何況如今已經算是改朝換代,很多人都聯係不上,甚至人間蒸發了。

盡管如此,相行田還是盡可能地利用原有錦衣衛和東廠的資源重新建構了組織,並在廣東訓練新的情報人員。西南戰役時期,錦衣衛不僅身為太子殿下的侍衛,隨著戰狼一樣的太子衝鋒陷陣,在情報工作上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相行田此時道:“……根據錦衣衛整理的情報來看,清軍在之前幻想三路大軍兵壓廣東,先一步解決掉我們。但情況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的預計,我大明複國軍實現了東西河流,徹底控製西南,並擊敗了兩藩、趙布泰和李國英所率的全部清軍。為了發動對粵攻勢,清軍極力從北方和江南抽調兵力,駐京八旗禁旅也都送到了達素和穆裏瑪的手中。現在江南的兵力主要掌握在江南總督郎廷佐手中,郎廷佐的兵力相對不足,其實給了我們可趁之機。”

總參謀長田廣安道:“永曆十三年,瀛王與蒼水先生(張煌言)領兵由海上攻江南,江南大震,當時守江南的正是郎廷佐,此時西南清軍大敗,鄭家兵船大部奉調於太子監國,郎廷佐不可能不多做防禦。”

相行田笑道:“田總參謀長所言極是,江南總督郎廷佐已經上疏兩封給清廷,要求抽調兵馬拱衛江南,並從江西調兵,並且再三陳述江南對滿清的重大意義,絲毫不容有失。不過,不止是郎廷佐,在湖南的穆裏瑪也稱因為自己兩麵受敵,形勢劇變,希望清廷繼續增援,福建的李率泰也是向清廷索要兵馬,另一麵則自己開始招募當地鄉勇,妄圖擴充實力抵抗我大明王師。”

白明修問道:“相指揮使,你認為呢?清軍會否快速地補充江南的兵力?”

“臣以為,心有餘而力不足吧。江南有江寧駐防八旗和杭州駐防八旗,之前因為想要攻打我大明複國軍,已經抽掉了一部分,現在兩地駐防八旗加起來也不滿四千人。郎廷佐現在領有綠營兵馬約三萬人,兵馬不多,主要防禦大城與重要據點。清廷就算在別的地方能抽調出兵馬來,抵達江南也需時日,而清廷的決策過程也並不多麼的快,所以如果我軍行動快速,是能夠在清軍增援抵達之前,進兵江南的。”

鄭成功倒是略有一些不同看法,他道:“我軍新勝,斬獲西南三省,清軍是萬萬想不到我們會立即出兵江南的吧,正常想來,怎麼都是應該先進行一番整理,取財貨、擴軍整備,才能再做戰鬥的。臣以為,不僅清軍不會認為我們會很快地發動新的軍事行動,反而會研判我們正處於守勢,或者準備令靖南將軍穆裏瑪迅速出兵廣東,趁我們師老力竭時,盡快將我軍擊敗。各位軍中同僚所想,未免是以我複國軍之能去衡量清軍了,清軍是絕對不可能認為我們有這番本領,可以連軸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