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 江南戰役籌備會(上)(1 / 2)

一眾軍政要員圍著寬大的會議桌,這樣巨大得足以容納二十個人圍坐的大型會議桌,當然是白明修主政時代以後才有的物件。雖然很沒有明代家具的風采,但是這張桌子是用菠蘿格製造的,此木材是東南亞名貴木材,厚重且強度高,更有獨特的紋路,適宜製造高檔家具。

白明修攻克巴達維亞之後,開始大規模開發當地的木材產業,爪哇島上一些名貴木材出產的山林都被當地華人給圈了起來,為了爭奪木材,巴達維亞城主潘明岩還不惜對當地土人發動戰爭。非常多如菠蘿格這樣優質的木材開始販售到澳洲、廣東,白明修專門聘請了一眾手藝精湛的匠作,專門打製豪華家具,現在基本上在市場上還見不到,但是製作的產品都已經是堪比藝術品了。

今日的會議並不長,核心就是統一思想,進行江南戰役。

總後勤部長張顯鈺首先道:“……總結西南戰役,我們做對了很多事情,當然也犯了一些錯誤。作為總後勤部長,我本人對於一些後勤轉運上的問題還是很不滿意的。雖然為了供應我們的軍隊作戰,成立了各級審計和財經單位,並且向參與後勤的民工發放工資和糧食,但我們的工作還是受限於基層幹部數量不足,且缺乏基本的後勤思維和計算能力,管理龐大的民工隊伍困難且複雜。雖然殿下率領的部隊基本上沒有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在後期我們開始攻打桂林、貴陽等一係列城市的時候,卻屢次發生了後勤跟不上,前線部隊不得不等待後勤接應,乃至向後撤退一段距離以縮短補給線的情況。”

白明修沒有穿越之前就經常聽一句話,那就是現代軍隊打的其實是後勤,即便古代人也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乃至現在的清軍進行一係列的軍事行動,之所以在白明修眼裏動作緩慢,就是因為他們要提前進行征糧,然後進行轉運。有漕運的地區還稍微好一些,但是地形困難或者人口稀少的地區,清軍的行軍和組織進度就非常受限了。

之所以明軍這邊白明修親自率領的部隊後勤不受限製,還是因為掛逼太子自己帶著係統倉庫,隨時拿出糧食和其他物資來支應自己的部隊,但是沒有掛逼太子了,部隊就得老老實實地等著民工後勤隊伍用騾馬、推車、舢板將他們的糧食和其他物資送到手中。

白明修是深切理解張顯鈺對於大明複國軍的重要性的,張顯鈺幾乎是從零建設起了大明複國軍的後勤體係,並且做好了各種軍地協同。但白明修統治下的光複區算是一個很奇特的形態,軍隊的組織和武器都很現代,但是經濟主體卻是落後的農業國,這麼一比,倒是跟淮海戰役時期的PLA十分類似。

奈何那會兒的G有的是忠誠能幹的中層和基層幹部,有山東解放區有著非常好的群眾基礎,所能爆發出來的力量,非同可。後世人們常常神化於人民群眾的推車和大連的炮彈,注重於精神的力量和軍事工業化,但真正讀史的人能夠發現,真正厲害的我G的組織能力。陳元帥曾這樣形容過淮海戰役中PLA的後勤:“一門巨大精深的組織科學,這是在我黨領導下中國人民高度的政治覺悟與組織才的偉大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