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三大思想家,各有錦繡,也各有其短。不過一個時代所限,也都是正常。白明修是深切了解要想人心變革,學界的變革不能走在他走群眾路線之後,要不然就會出現下層進步、上層反動的割裂局麵。
不過白明修為知識分子提供了一係列比較優質的平台,並且廣開言路的舉動,還是深受好評的。
白明修順便問唐北廬:“王夫之是怎麼安置的?”
“聘任國子監理論研究院了,算是體製內人士了,我看他也過得如魚得水,一個月俸祿便是10兩,吃住包管,還有其他津貼,他一個鰥夫獨身漢,倒是過得瀟灑。”
讓王夫之這樣的大儒去當官,白明修自己都要心裏打鼓,但是花錢養著,讓他自由自在地做學問,倒是讓這類人非常快活。許多人就是喜歡治學,不好實務,那這種門路顯然就更適合。
“嘿,你這麼一,我倒是有衝動要做一回唐太宗,收集一下下名士。起來,顧炎武現在還在北方吧,不知道能不能請的來。黃宗羲,嘖嘖,還是有些疙瘩啊,畢竟是東林複社的人員,而且對我明室從來都不能叫友善。”
白明修還是非常看重明末的啟蒙思想家們的,三人之中他最推崇顧炎武,最不喜歡的是黃宗羲。黃宗羲的老爹是東林七君子之一,本人是複社成員。白明修對東林一黨始終是持一個不肯原諒的態度,他在國聲上發過兩篇文章都是有關批判東林黨的,還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
黃宗羲雖然一輩子沒有出仕清朝,但是晚年卻稱康熙為聖子,使用清朝年號,並且稱清朝為國朝、稱清軍為王師。對於明朝,他反而大加伐撻,不不少的歪話。所以對於黃宗羲,白明修是不承認他的守節的。
唐北廬又道:“我們也在做著人才爭奪的工作,錦衣衛相指揮使之前給臣交過報告,他們已經派遣了一些人員前往聯係清占區的人士,並聯絡一些官員和將領,希望可以發展成我們的人。現階段,我們倒是也請來了方以智等人,算是初見成效。”
方以智又是明末一位博采眾長的大家,研究的東西從經史子集到醫藥物理,無所不包。唐北廬請了這位先生來,把他安排去籌辦明華大學,這也是大明準備興辦的第一所專業學術性大學。
“嗯,找個機會吧,召集這些名士啊、大儒什麼的,開一個文藝座談會什麼的也不錯。”
唐北廬笑道:“遵旨,會交給下麵的人安排的。殿下接下來還要去總參安排攻略江南的事宜嗎?”
白明修點頭道:“這件事,還是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雖然我也很想停下戰事,好好來搞一搞發展,但是滿清現在其實不過是一張虛架子,根基不穩。雖然我們暫時無力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改革,幹部數量也不足夠多,但這些都可以在推翻滿清統治之後,我們再慢慢進行。我們先入江南,在江南吸納和培養人才,做好儲備,然後一舉北伐。”
其實他的行政班底不足在這一次的西南戰爭裏,就有很多體現。大明複國軍占領廣西、貴州和四川的許多州縣,白明修沒辦法像在廣東一樣,留下軍隊幹部進行代管,隻能讓原本的官吏暫時控製。待一切安定之後,再將這些舊官調走,送進幹部學校進行培訓。他現在於廣東的國子監培養的人才已經算是不少,但是仍舊屬於入不敷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