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鴻飛的讓這些學生參與課題,發表論文可以讓他們掛二作,對於這些學生來並不是沒有一點吸引力的。現在生物技術方向的學生的就業形勢雖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相對於其它專業,還是要略微差一些。首先生物技術方向的學生在就業的時候,在本專業對口崗位上競爭力自然比不過那些高學曆與有工作經驗的競聘者。很多專業對口企業在招聘的時候,直接要求就是有兩年以上從業經驗或者是研究生以上學曆。所以,作為生物技術方向專業學生,很多人傾向於考研。
生科院也鼓勵學生考研,最近幾年生科院學生考研的比率非常高。報考研究生學生連續三年都高於百分之五十。讀研的學生數達到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比較高的報考率與錄取率對於生科院與學生兩方麵來,都是好事。首先,對生科院來,學校各專業都有就業率要求。每年夏,各專業都必須向學校報告本專業的結業率情況。就業率偏低的專業可能會被學校裁減。考研讀研的比率高了,對提高就業率有很大的幫助。對於學生來,讀研能夠讓他們在生物科學領域走得更遠。
所以,不管宋鴻飛的資料有多厚,很難讓學生們吃透,但是依然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願意參與其中。各個組都有那麼一兩個。這就好辦了,大部分的工作就由這一兩個同學去完成。
宋鴻飛也不可能指望兩個班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他的課題研究中去,但隻要其中有一半學生參與進來了,《分子生物學》這門課程的探索就有可能獲得成功。
周藝馨與張婧怡在同一個組,她們這個組六個全是女生。而且同在一個寢室,都是準備考研的。英語基礎都還不錯。
回到寢室,張婧怡怨聲載道地將資料拿給其他的同學看:“我看宋老師是瘋了。拿這麼難的資料給我們,全英文的資料,研究生都不一定看得明白。”
寢室裏其他幾個女生連忙圍了過來,拿著宋鴻飛給的資料圍在一起翻了一遍。不出意料地,立即怨氣衝。
“別這些外文資料,就是前麵的中文資料,我們也看不懂啊。要做這個課題,肯定要學了分子生物學這門課之後才有可能。現在就讓我們做課題,我看宋老師是瘋了。”朱夢露差不多是尖呼出來的。
其餘幾個也是唉聲歎氣。
周藝馨現在已經平靜下來了,她現在有了不同的想法:“其實我覺得這樣對我們也挺有好處的。”
“有什麼好處,這得耗費我們多少時間與精力啊?”朱夢露道。
“當然有好處。既然我們幾個都是準備考研的,這分子生物學也是我們可選考的科目之一。真要是跟著宋老師把這個課題給做了,這門課基本上也掌握得差不多了。我看很多學校的分子生物學考研真題,都很注重科研方麵。宋老師的這些課題都是比較前沿的。我們要是能夠把課題吃透了,對分子生物學前沿就完全了解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宋老師了,如果我們的課題做好了,最後發表了論文,宋老師會在論文裏給我們掛二作。宋老師發表的肯定是SI,在裏麵掛了名字,對我們將來研究生複試肯定有幫助。”周藝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