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就寫完了。
其實也並不突然。
之前並沒有斷更的習慣。
隻是突如其來的封禁以及後麵的疫情,讓我有了種債多了不愁的感覺。
甚至直到此時此刻,本書也是半封禁狀態。
書架上既往有此書的,能看。
而沒有添加書架的,則搜索不到。
看,我又用了“既往”二字。
但凡在臨床上呆過,估計看到這兩個字,都會會心一笑。
是啊,誰還沒有個寫大病曆的痛苦回憶呢?
遠了。
話回來,雖然是半封閉狀態,但總感覺對我影響不是很大。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初次提筆,便獲簽約,內心其實還是挺開心的,嘚瑟了很久。
於是自然便從周圍相熟的朋友、同事開始推薦。
而眾所周知,醫療圈子,是個很且極度封閉的圈子。
所以很多同事,同學,甚至以前帶過的實習生,都開始友情收藏並且閱讀。
在此,道一聲謝。
後來,寫著寫著,發現有些並不是醫療圈的朋友,也在看此書。
於是便在章節末尾,加入一些醫學知識。
隻是奈何肚中知識儲備有限,能講得也就那麼多了。
在此,我希望這些朋友們永遠也用不到這些知識,隻是當你們遇到周圍的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希望你們能伸出援手。
然後……
便是一些想對我自己,也對所有看過此書的人分享的話。
一我內心中的裏院。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是一個很複雜的個體。
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就猶如我給裏一院貼的標簽是“中正平和”一樣,我希望我們都能守住自己的道心。
至於裏二院,我選出了他們的院長楊曉丁來打標簽。
一針見血。
紅塵中,紛紛擾擾,真真假假。
尤其當今社會,信息繁雜。
我希望大家都能擁有一雙洞察之眼,看清迷霧,不要迷路。
裏三院,王曦所在的裏院。
書生意氣。
二師兄一直認為,多讀書總是好的。
這和成不成功,賺不賺錢,是兩碼事。
這個話題很大,而且很可能引來爭議。
但至少我,多讀書,以後出去侃大山的時候,裝裝總不會有人來抬杠運動了吧。
裏四院,院長冷酷無情,副院長多金。
這種奇奇怪怪的組合,讓裏四院出場的時候,總是給人一種財大氣粗的感覺。
金錢嘛,俗物嘛,巧得是,我心中的裏院,都是一群俗人。
十座裏院,無一例外。
匪氣的裏五院,怎麼呢。
我對他們的筆墨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