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年發不信:“這一萬多人的大廠,怎麼可能沉就沉呢?再我扔了四百多弟兄,隻顧自己逃命,那和逃兵有啥兩樣?”
高強就冷笑一聲:“哪兒還有一萬人,有五千就不錯了!咱們與其頑固死守,不如跳出來,幫著萬程把公司發展起來,設法救救那些已經落到水裏去的,多救一個算一個吧。”
張年發沒有被高強動。劉萬程的公司太了,這對一個萬人的大廠來,連杯水車薪都算不上,就是對他的二分廠,幫助也不會太大。
但是,臨走的時候,張年發對高強了一件事。劉萬程當年拿走廠裏過去的舊賬,他知道。
守著劉萬程的時候,他沒好意思,他對高強了,希望通過高強,間接地告訴劉萬程,如果他手頭寬裕,就借他點錢,讓他把二分廠的日子過下去,畢竟那裏還有四百多工人啊!
劉萬程和張年發共事一年多,彼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彼此相互了解太多了。
臨從二分廠走的時候,劉萬程之所以對劉勇低三下四,演那麼一出戲給張年發看,就是因為他知道張年發太了解他,怕他拿走舊賬的事被他識破。
劉萬程是個不吃虧的人,特別是在錢上,這一點張年發十分清楚。
如果他當真吃了虧,他絕對不會那麼容易就走人,不拖著張年發,鬧到總廠才怪!
張年發出事,劉萬程隨之修改了自己的發財計劃。因為再在廠裏待下去,已經無利可圖了,倒不如提前實施自己的第二步計劃。
但他這麼輕鬆離開,一定會引起張年發的懷疑。在那些賬目被銷毀之前,他不能讓張年發想到那裏去。
他囑咐徐潔,年底之前要避嫌疑,也是主要為防張年發。
他自己,則在張年發麵前,演了一出為了分到那筆年終獎金而拚命討好劉勇,最終達不到目的而憤然辭職的戲。
一向驕傲自大的劉萬程,竟然被劉勇給逼到這種地步,張年發親眼看到,心裏首先會產生的,就是為劉萬程難過,繼而引發他的同情。
這就夠了。
張年發同情劉萬程,就不會去想其他的。
劉萬程辭職以後去南方打工,這是他讓徐潔傳出來的信息。張年發知道他去南方打工了,就會認為他果然沒有掙到錢,就更不會想別的。
待到劉萬程炒股把手裏的錢翻幾番,開始成立公司的時候,張年發興許就會想到他的錢是哪裏來的。可那時候那些賬目已經銷毀近半年了,他就是想到也晚了。
這就是劉萬程當時設計的一個陰謀,他自以為得計。其實,他太高估了自己,也看了張年發,他還真沒有瞞過張年發。
他當年那出戲,演的有些過了。
自幹副廠長開始,他就十分鄙視劉勇,這個,張年發是知道的。到最後,他甚至不惜搭上張靜的家庭,來達到趕走劉勇的目的。這個,張年發也知道。
可是,劉勇回來了,劉萬程跟換了個人一樣,就差給劉勇當孫子了。這反差就有些過於大了。
一開始,張年發還真讓他騙了,心裏十分同情他,還有些深深地自責。確實是他一時犯糊塗,拖累了劉萬程。
可是,張年發不笨,回到家裏,越想就越覺得不對勁。
真沒拿到錢,劉萬程要不把二分廠攪翻了,那絕對就不是他劉萬程!
那個錢他是有機會拿到的。他可以拖著張年發,拿上那份和他簽的協議,直接去總廠找劉總。
因為劉勇來之前十個月,上交的利潤跟劉勇沒有一毛錢關係,就是劉總,也不能這錢該給劉勇。
可他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以劉萬程的聰明,他會想不到這一點?這根本就不可能!
他是怕鬧大了,劉勇一怒之下,查他的賬,也怕這樣會拖延了離開的時間,夜長夢多,露出什麼馬腳,不如平靜無聲地走掉,來的保險。
想通了這一點,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
他抽了個機會,悄悄去了一趟王會計家。果然,劉萬程從王會計那裏,拿走了不少單據!
為這個,張年發思想鬥爭了將近一個月。劉萬程是個難得的人才,不定有一廠裏出個英明的領導,就會用到他,再把他弄回來。自己把他揭發出來,對不住他。
他囑咐王會計,把劉萬程簽字的那些賬單借條,都銷毀算了。
那些賬單,有些是分廠欠人家的,也有人家欠分廠的。在那個變革年代,好多本身就違反財務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