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個斜坡是粗糙的,但是經過胡同裏那麼多朋友屁股的摩擦,已經變得滑溜溜的了。昨晚我家吃團圓飯時,我媽還笑我和我姐,我倆時候玩兒這個滑梯能玩兒半。”
李佳琪對成長在皇城根兒腳下的嫂子的童年非常感興趣,看著第三張照片問:“這是在哪兒?”
“就在院兒裏。”
李曉蕾起身指指門口,一臉遺憾:“當年那兒有一棵棗樹和一棵核桃樹,夏的時候棗樹和核桃樹的葉子茂密地可以把院子上空全遮擋起來,我和我的夥伴們喜歡圍坐在樹蔭下看兒書、畫畫、搭積木、跑跑跳跳。大人是很少來管我們的,隻有快到飯點兒的時候,才會被自己家長叫去吃飯。
晚飯後街坊鄰居的大爺大媽都會搬個馬紮兒坐一塊兒聊,我們孩子就開始狩獵,牆上路燈下的壁虎、草叢裏的油葫蘆、院子裏的灶馬兒、蛐蛐兒、全是我們的捕獵對象。雖然我是個女孩子,但是對這些蟲子一點兒都不害怕,最擅長逮油葫蘆……”
不知道照片是怎麼整理的,李佳琪翻到下一頁,一張年齡更,穿著一條背帶棉褲的丫頭出現在眼前。
看見這張照片李曉蕾忍不住笑了。
“時候的冬,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棉褲!我媽親手做的背帶棉褲,厚得穿起來兩條腿永遠並不到一起,上廁所要先把上衣脫了、再解開背帶、再脫褲子,印象中有好多次因為尿急沒來得及脫,結果尿一褲子。”
堂堂的前南港城市商業銀行董事長時候居然穿這個大棉褲,居然因為脫起來不方便尿褲子,王燕和李佳琪笑得花枝亂顫。
回憶回憶童年也挺有意思的,李曉蕾接過相冊,指這一頁的照片:“這是上初中的時候,我們學校是市重點,在故宮的西邊,和中南海一牆之隔。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有男孩子淘氣,一腳把球踢牆那邊去了。
然後就會有皮膚黑黝黝的解放軍叔叔把球送回來,板著臉責怪‘再踢過來把你們逮起來!’所以中南海對於我,不是新聞聯播裏那個遙遠的名字,更像是鄰居一樣的存在。”
“太厲害了,在中南海隔壁上學!”王燕羨慕不已。
“厲害什麼,好多學生。”
李曉蕾接著道:“這是故宮的護城河,我們習慣叫她筒子河,是我至今最喜歡的地方。上美術課的時候,老師會帶我們去筒子河寫生,畫過故宮的城牆,畫過角樓,畫過筒子河的柳蔭搖曳;
午飯時從學校食堂打飯,和同學們三五成群地坐在筒子河邊吃飯聊;體育課時,由於學校場地不夠,8米跑步考試幹脆在筒子河邊進行。經常遇到來BJ旅遊的中外遊客,對著我們哢嚓哢嚓拍照。”
她的童年真是多姿多彩,趕上周年國慶,京城各個學校的學生都被安排去給國慶典禮當背景翻花兒。她的位置是第一排,也就是離長安街,離**最近的位置,所以整個5國慶大電,就真真兒地在她眼前上演。
看著一幅幅照片,聽著她的介紹,王燕和李佳琪腦海浮現出禮炮齊鳴的場景,仿佛能聞到坦克開過時濃烈的柴油味道,甚至能想象到每一個遊行方陣走過時解放軍官兵臉上那興奮的表情……
跟她一比,韓博真是一個土鱉!
而這兩個出身背景有著壤之別的人,居然奇跡般地走到一起,不僅能夠結婚生子,並且十分恩愛。
想起她第一次去良莊時的情景,王燕由衷地:“曉蕾,以前我總覺得你跟韓博是門當戶對,現在才知道當年你作出多大犧牲,跟他結婚需要下多大決心。”
“什麼門當戶對,跟他家一比,我家當年真是門戶。”
李曉蕾翻開最後幾頁,看著一張張婚禮上拍的照片,不無自嘲地:“韓總多厲害,我爸在原來單位開大車一個月拿幾百塊錢時,韓總已經是百萬富翁了。他家太有錢,我家人幾年抬不起頭。”
“這倒是,韓總多少年前就坐轎車,做韓家少奶奶能沒點壓力?”
王燕話音剛落,李佳琪噗嗤一笑:“我跟學文才是真正的門當戶對,我家沒錢,他家一樣沒錢,誰也不能看不起誰。”
………………
ps:第一章奉上,第二章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