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昔日軍國政府製定的電影法雖已廢除,而嚴格的檢查製度依然還存在,隻不過是由美軍占領當局取代了日本軍國政府的檢查——美國在美國本土講民主,但在戰領地可不講什麼狗**主,當然也沒法講民主,尤其是對電影這種據有煽動性質的宣傳工具。
直到五十年代中後期,隨著日本經濟的重新崛起,日本才出現了一波‘走出去’和‘獨立製片’熱潮,一度還成為歐美人眼中的亞洲電影的代表。在這一時期,日本誕生了包括黑澤明、木下惠介、新藤兼人為代表的一係列在世界範圍內都有不影響力的大導演。
然而——
因為過分追求藝術及人性解剖,日本電影從此又走上了一條錯誤的重文藝輕商業的道路。進而導致,步入七十年代,隨著戰後一代日本人的誕生,沒有經曆過戰爭跟戰後之痛的日本新生代完全無法理解老一輩電影人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跟深意,加之日本輕電子工業的展令電視機快普及成為日本家庭必備品。觀眾的流失及熒屏的競爭,令日本電影在渡過了七十年代最後的燦爛黃昏之後,迅沒落。
值得一提的是,與曆史上沒落之前的港片一樣——這個時期,日本電影也出現了大量的粗製濫造的跟風片,不少日本知名電影人也跟著投入了色青電影的製作當中,一度令輝煌一時的日本電影淪為亞洲乃至歐美錄像廳必備的引客手段。
現如今,雖然日本每年都能貢獻十億美元以上的總票房,可日本的國產電影隻占了不足百分之三十的市場份額——以去年為例,去年日本貢獻了十六億多美元的總票房,可日本的國產電影隻拿走了將近四億美元的票房,占總市場份額的百分之二十四多一點(好萊塢電影占了百分之二十五點七,香港電影戰了百分之三十一點六,其它的市場份額都被蘇聯、東歐等國的電影瓜分了。)。
日本人對日本電影的現狀極不滿意,他們迫切希望日本電影能趕上日本經濟的腳步,最不濟也不能太扯日本經濟的後腿!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日本人聽世界第一導演準備拍一部韓國電影並幫助韓國電影崛起之後,頓時就產生了強烈不滿!
日本人是有理由不滿的——論強弱,已經崛起的日本強過剛剛才開始崛起的韓國不知多少倍!論對港片,對夢工廠電影,尤其是對徐存本人的支持,日本人幾乎可以是目前世界第一!論親近,至少有四名日本女藝人是徐存的緋聞女友(西協美智子、大島同加利、富田靖子、酒井法子,三浦理惠子和野口奈奈子由於年紀比較的關係,一直被徐存保護著。),而韓國一個都沒有!在日本人看來,在日本和韓國中選一個幫助,徐存怎麼都應該選擇他們日本呀!
正像日本人想的那樣,徐存跟日本的關係的確要比跟韓國親密得多,多到日本人剛剛露出不滿的聲音,徐存就知道了。
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徐存隻考慮了不到五分鍾就讓人傳出消息:這次,他徐某人本就是準備同時開一部日本電影和一部韓國電影。
在傳出這個消息的同時,徐存還讓人將這兩部電影的名字——《情書》和《我的野蠻女友》一並傳出去,用以證明自己所言的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