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移民新策】(2 / 2)

右將軍王商還算厚道,沒有違心奉承,而是提醒道:“倘要移民西極,這中間最大難處,就在於河東之民是否肯遷徙如此遙遠。”

張放拱手道:“邛成侯到了重點,我的應對之策就是——不告而遷。”

這年頭都是故土難離,就算是遷到大漢境內別的郡,死活不願走的流民也是一大把,你要是實話實,鬼才會跟你去。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先告訴流民,朝廷要將他們西遷實邊,到西域都護府屯田。到地頭之後,身在異域,去國萬裏,那時再告之真相,屆時去與不去,就由不得人了。

這就是東西方文明的不同,這裏,沒有“五月花”。

萬裏之遙的摘星城,隔河相望的河東郡,以及新得食邑千戶——這三樣看似互不相關,實際上卻是環環相扣,相互影響。有城才可以容納流民,有食邑才有名額。拿到官方批準的名額,才能合法遷徙,名正言順成為張放的治下領民,否則連河東郡都出不去,更別提萬裏之外的摘星城了。

這個計劃,張放已做了很久,他一直在等待時機。元帝時期,機會尚不成熟,而且彼時石顯掌權,他若貿然拿出這個計劃,胎死腹中還算好的,搞不好被石顯一陰,連事實到手的摘星城都不被承認就慘了——這幾乎是一定的,從當年石顯對陳湯、甘延壽百般阻撓、打擊,就能猜到這個結果。

如今,劉驁上位,石顯倒台,匡衡收斂,王鳳初封。舊的格局被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正是利用這短暫的政治真空達成目的最佳時刻,一旦錯過,往後這難度與阻力可就成倍增加了。

張放沒有錯過,利用各方都不想在這個時候開罪自己,而劉驁又一心想要給予補償的良機,果斷出手,一擊即中。大漢前所未有的域外封國,僅僅一次朝會就定了下來。這時劉驁等一眾君臣誰也沒料到,在他們眼裏無足輕重的那個萬裏之遙的殘城,未來會成為怎樣可怕的存在。

劉驁實在搞不懂這個表弟怎麼想的,為防萬一,他沒有理會匡衡一個勁催促下詔,而是征詢王鳳的意見如何。

此時的王鳳,已經開始顯現出對子的影響力。

王鳳明白子的意思,是要先緩一緩,等詳細了解富平侯真實想法後,再做決定。這會王鳳的政治對手還遠沒輪到張放,本著“遠交近攻”的方略,王鳳默認子的決定。

有了元舅的支持,劉驁這才底氣十足宣布,五府諸公先回本署探討富平侯之議的可行性,至於執行與否,擇日再定。

眾臣一齊告退,張放則被留下。

匡衡走出殿外時,忍不住回望一眼,心下嘀咕:“富平侯啊,你燒得越厲害越好,千萬別清醒過來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