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漢末三國時期在中國曆史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熱門的時代,所以其中很少有人物被低估,沮授和董昭隻是極個別的例子,然而裏麵被高估的人物就海裏去了,以蜀漢集團為代表,文臣武將被高估的不知道有多少,曹魏、孫吳以及其他勢力類似的例子也很多。
這裏有單項被評為頂級的君主、將帥、文臣以及謀士被認為有足夠的資本,所以本章裏不參與討論。
【遠被高估的蜀漢文武】
在三國演義的洗禮中,蜀漢一向被認為是人才濟濟,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劉備麾下的四大謀士徐庶、諸葛亮、龐統、法正各個出神入化,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以及黃忠五位五虎上將也都是萬人不當,統兵出眾。
但仔細研究過漢末曆史上後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是被羅貫中等人吹出來的。首先是徐庶,在《三國演義》裏麵這位老兄算是劉備的第一位真正的軍師,一來就幫助劉備大敗來襲的曹軍,後來還被吹成才能勝程昱十倍,被曹操抓住老母挖走了,上演了一出身在曹營心在漢,大家都被感動的眼淚嘩啦嘩啦的,然而實際上徐庶在曆史上僅僅是諸葛亮的推薦者之一就對劉備沒有什麼大貢獻了,諸葛亮和他曾經同時為劉備效命過,結果就是諸葛亮當軍師,徐庶最後還在劉備情況最惡劣的時候棄其而去轉而投靠曹操,在先劉後曹的那些名人(陳群、田豫、黃權)裏麵,徐庶的本領是最差的,最後地位也是最低的。
除了徐庶之外還有和諸葛亮並列的“鳳雛”龐統,雖然龐統曆史上死的早,但龐統在軍事、政治、謀略方麵也都多多少少有所表現,說實話其中就謀略表現的還不錯,軍事和政治方麵也就那樣,無論從那個方麵來看都遠遠不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
武將方麵其實劉備麾下也就隻有關羽能看。首先是張飛,張飛在後世的評價地位是非常高的,但他表現出的軍事水平卻很難讓人信服,他本人最大的一次戰功就是擊退了張郃的入侵,然而很快張飛就還回去了,和馬超的北伐以失敗告終,而且張飛還曾經導致劉備丟過徐州,他的統兵水平在當時並不出彩的,武力方麵也有明文記載張飛勇武亞於關羽;趙雲我個人認為他能力還是有的,但趙雲沒有多少表現的機會,所以他也沒打出來,沒有足夠硬的戰績;馬超打過的大戰倒是不少,可惜也沒能表現的有多強,最好一次不過攻克冀城,然而卻是在夏侯淵八個月的時間裏沒有支援的前提下;最後一位黃忠實際上是依靠漢中之戰一戰斬殺夏侯淵而出名,這的確實很大的功績,然而其中的運氣因素也不容忽視。
還有一位就是孫夫人,或者說孫尚香,大家就知道她是誰了,現在她的粉絲都不少,但在曆史上這個女人確是負麵影響更大,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關係破裂就有她的因素在裏麵,但經過後世美化之後,反而真正的孫夫人是怎麼樣已經沒有人在意了。
後來蜀漢挑大梁的薑維其實也被高估有些,他北伐的次數比諸葛亮還多,基本就虐菜還可以,對付郭淮、陳泰以及鄧艾等三位征西將軍就不行了,後來蜀漢的滅亡薑維也要擔負直接的責任。
曆史上蜀漢弱是弱在了方方麵麵,不僅是在領土和實力上,人才方麵也是遠不如曹魏和孫吳,在文武百官之中,蜀漢真正能拿出手的就沒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