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七軍之戰】
建安二十三年(218),曹操為了減小漢中之戰的壓力派曹仁討伐關羽,企圖對於劉備兩麵施壓。曹仁到樊城之後,還沒有做好討伐關羽的準備宛城就發生了侯音之亂,曹仁不得不先行平定宛城叛亂,因此他討伐關羽的時間被延遲了,準備也被打斷了。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關羽卻在第二年主動出兵越過襄陽直接攻打樊城,當時曹仁麾下兵力本來就不少,曹操還派於禁來支援,而關羽得留兵重點防禦孫吳,結果就是關羽主動出擊,卻是以少打多,估計關羽先期總兵力應該在三萬左右,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水軍,而曹仁總兵力至少在六萬以上,應該在十萬以下。
但關羽先前在樊城待過很長的時間,事業對於當地的地理非常了解,而曹仁剛來不久,反而沒有關羽了解,結果曹仁很正常的將主力留在城外,與關羽直接對峙,這恰好落入了關羽的陷阱,關羽利用曹魏不善水戰,缺乏水軍這一點,利用漢水暴漲,直接淹掉了曹軍,俘虜就至少抓了三萬多,一舉逆轉了局勢,包圍樊城,占據了絕對的上風。
【官渡之戰】
曆史上官渡之戰是非常決定性的一次大戰,據《三國誌》記載,當時袁紹出動精銳大軍十萬以上,而曹操的兵力卻隻有不到萬人,不過《三國誌》裏麵的這個記載是無法讓人所認可的,當時曹操勢力的確弱於袁紹,但這弱是虛弱的弱,並不是弱小的弱,當時曹操好歹也占據了差不多四個州的地盤,割據中原,是第二大諸侯,敵人都打到家裏了,他卻隻有一萬的部隊迎戰,怎麼可能!
所以曹操的兵力就算因為領土的分散,至少也有數萬人,的確比袁紹少很多,但沒有十比一那麼懸殊的。在這一戰中曹操軍內部將帥一心,謀士出略,武將出力,而反觀袁紹軍內部內鬥不休,袁紹聽信郭圖的小人之諫,就是不采納沮授的忠耿之言,最終導致烏巢大敗,糧草被焚之一炬,前線部隊張郃等人跳反,袁紹隻能勉強率領數百騎兵逃回北方,近十萬大軍被曹操盡數坑殺。
【赤壁之戰】
和官渡之戰相比,赤壁之戰雙方的實力對比就真的是極為懸殊了,當時曹操的勢力和孫劉聯軍的勢力實力懸殊到了什麼地步呢?孫權和劉備的地盤加起來擁有的郡都沒有曹操占據的州多,直接兵力對比上更是極為誇張,曹軍估計有二十多萬,而周瑜和劉備的部隊加起來最多也就五萬人,如果不是打水戰,孫劉聯軍根本連一點希望都沒有。
而曹操本來就算打不贏水戰,也不可能輸的這麼慘,但什麼事情都架不住主帥瞎搞啊,當時曹操在明知道黃蓋可能是詐降的情況下絲毫沒有做準備,結果重複了宛城之戰的故事,讓周瑜等人輕易的獲得了勝利,孫劉聯軍的損失甚至都寥寥無幾。
總結就一句話:一般情況下,能以少勝多打贏大戰,基本都是以優勢方的主帥超鬼作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