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爆發過次以少勝多的大戰,其中以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最為出名,這裏我個人給大家做個盤點。
【陳倉之戰】
蜀漢建興六年(228)冬,諸葛亮發動第二次北伐,出兵散關圍陳倉,為魏將郝昭所拒,據說當時魏軍隻有千餘人守成,而諸葛亮率領的蜀漢大軍則多達數萬人,這一戰最終以諸葛亮攻城不成,主動退兵而告終。
曆史上這一戰雖然雙方兵力非常懸殊,但在後世並不出名,也沒有多少人將此作為諸葛亮的劣跡。首先是因為當時資料記載未必正確,因為陳倉的地位位置非常重要,曹魏西線統帥曹真對此早有預知,是他直接派郝昭重點布防陳倉的,這裏隻有千餘部隊其實有些說不過去的,而且郝昭駐守陳倉是有援兵的,他本人實際上隻需要阻擋一段時間後麵自然有大軍來援,並不是真的隻要他一個人擋住諸葛亮,其次諸葛亮這次作戰也是臨時發動的,前期準備並不充分,糧草也不齊備,最後諸葛亮退兵後,曹魏將領王雙帶兵追擊,結果兵敗被殺,諸葛亮並不是沒有戰功的。
綜合來說陳倉之戰雙方兵力對比雖然懸殊比較大,但郝昭的兵力是足夠等待支援的,曹魏也有著足夠的後援,所以這一戰反而並不是非常明顯的以少勝多戰役。
【匡琦之戰】
曆史上匡琦之戰是孫權的出山第一戰,當時孫策派孫權領兵討伐廣陵太守陳登,企圖將江東的版圖擴大到徐州,孫權的兵力據說是陳登的十倍之多,然而孫權最終卻在城下折戟沉沙,兵敗而還。
不過當時孫權的年齡其實還小,所以輸了感覺也正常。
【前兩次合肥之戰】
孫權在曆史上多次攻打合肥,僅僅有確定記載就有五次之多,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討伐合肥,孫權都是占據了兵力的絕對優勢。
孫權第一次討伐合肥是在赤壁之戰後,當時孫權派周瑜率領先鋒軍順江而上聯合劉備抵禦曹操,拖延時間,而自己繼續集結部隊,結果曹操在赤壁慘敗,於是孫權轉而率領這些已經集結的部隊北方攻打合肥城,並且將合肥城打得搖搖欲墜,而曹操因為赤壁的慘敗暫時無法派出大軍支援,隻能派出少量士卒支援,然而蔣濟詐稱曹操派大軍來援,孫權信以為真,於是退兵。
第二次合肥之戰中孫權領兵十萬人馬,而當時駐守合肥的張遼、樂進等人總共守軍也就是七千餘人,雙方兵力差距極大,結果卻是張遼威震逍遙津,孫權差一點隕落在此,此後孫吳對於張遼極為畏懼。
【劉虞討伐公孫瓚之戰】
公孫瓚在多次直接討伐冀州失敗後,將目光轉向了青州,他派田楷和劉備等人領兵進攻青州,袁紹的部隊節節敗退,然而也因此導致公孫瓚在幽州的兵力空虛。
幽州牧劉虞早就看公孫瓚不順眼了,他多次邀請公孫瓚,公孫瓚都稱病不來,於是劉虞集結了十萬大軍親自討伐公孫瓚,公孫瓚得到了劉虞從事公孫紀的報信,本來準備逃跑,後來卻發現劉虞的部隊縮手縮腳,於是率領數百猛士猛衝,一舉擊敗劉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