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劉表
劉表作為荊州之主,曆史上被評價為“攻取不足,保守有餘”。曆史上荊州是四戰之地,劉表掌權時,荊州與四方的諸侯關係都不是很好,先後和袁術、曹操、孫策、孫權、張津等諸侯交鋒,和西邊的劉璋也幾乎是對峙狀態,然而劉表掌權快二十年,荊州一直牢牢的被他掌控在手中。
No.12孫皓
孫皓雖然是孫吳的亡國之君,但他在位時間並不短,在位期間也有著收複交趾以及陸抗大破魏軍的戰績,所以孫皓的排名並不是很靠後。
No.13孫休
孫休是孫權之後三位君王裏麵唯一一位比較靠譜的,他在繼位之後撥亂反正,重新穩定了孫吳的局麵,不過孫休在位後期,他專信權臣,孫吳內外環境開始惡化,交趾叛亂,蜀漢被滅,他本人也很快去世了。
No.14袁尚
袁尚在袁紹死後借助袁譚未到鄴城的機會,以偽造遺書的方式成為了冀州牧,但也因此導致了袁譚之間關係徹底惡化。袁尚本人也並不算一個草包,然而後來二袁相爭,重複袁紹和袁術之間的故事,最終被曹操逐個消滅。
No.15劉焉
劉焉在漢末進諫天子以州牧取代州刺史,使得地方大員獲得了實際上的權力,劉焉本人也得以擔任益州牧,之後劉焉派張魯占據漢中,中斷益州和朝廷之間的交通,自己成為了實際上的蜀王,後來董卓派人討伐劉焉失敗,劉焉在董卓死後聯合韓遂、馬騰進軍長安,遭遇兵敗,自己的兩個兒子也因此被殺,劉焉不久後去世。
No.16劉璋
劉璋是劉焉的繼承者,他雖然為人暗弱,但也在益州割據了二十年,平定了趙韙等人的叛亂,與張魯在北方對峙,最後劉璋在張鬆、法正等人的勸說下聯合劉備,邀請劉備入川,結果反被劉備所滅。
No.17公孫瓚
公孫瓚是漢末北方的大諸侯之一,他原本想擺脫幽州牧劉虞的約束,於是和袁紹勾結領兵南下攻打韓馥,結果被袁紹摘了桃子,雙方就此大戰連連,後來公孫瓚討伐冀州不利,轉而發兵攻取青州。公孫瓚消滅劉虞後,盛極一時,並且極盛而衰,在幽州、青州都是連戰連敗,最終被袁紹包圍消滅。
No.18劉虞
劉虞是漢末第一位大司馬,他作為幽州牧,安撫了北方遊牧民族,平定了內部的叛亂,安穩發展幽州,使得幽州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大量接納難民,但因為政策方針的衝突,劉虞和公孫瓚極為不和,最終被公孫瓚反殺。
No.19陶謙
陶謙是漢末的徐州大佬,他割據徐州之後,平定了黃巾賊的叛亂,發展屯田,徐州局勢穩定,經濟得以發展,成為了當時著名的避難所之一。在政治上陶謙組建反李聯軍失敗後轉而承認長安朝廷的正統地位,因此擔任了徐州牧,又和公孫瓚、袁術聯合對抗袁紹、曹操等人,後來因為曹操的父親在徐州出事,曹操為報父仇,兩度出兵血洗徐州,陶謙因此大受打擊而去世,徐州也因此衰落。
No.20韓馥
韓馥原本是董卓派出擔任冀州牧特意限製袁紹的,後來韓馥選擇幫助袁紹對抗董卓,卻又暗中克扣糧草,導致前線作戰不利,袁紹在另立劉虞失敗後,勾結公孫瓚、麴義等人從韓馥手中奪取了冀州。
No.21呂布
呂布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第一猛將,曾經和曹操在兗州激戰,並且一度占據上風,因為曹操得到了袁紹的支援才落敗。然而呂布作為一名君主是非常不稱職的,他言而無信,做事反複無常,最終為曹操所消滅。
Ps:排名更多的隻是給大家參考一下,後麵還有其他的排名,有些名次讓我再排一次也都未必一樣,因為差距並沒有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