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時期,有昏君,有暴君,當然也有明主,魏蜀吳三國的奠基者曹操、孫權以及劉備在曆史上都不是泛泛之輩,孫策、曹睿、劉虞以及孫休掌權期間也都算一時明主。
【明主排行榜】
No.7吳景帝孫休
孫休是孫吳繼孫權以及孫亮之後的第三位君王,他雖然在位時間並不長,卻起到了撥亂反正的重要重用,孫權之後的三位皇帝中,孫亮傀儡化了,孫皓完全就是一個暴君,隻有孫休的表現還說的過去。
在孫休剛剛繼位時,孫吳為權臣孫綝所把控,孫休忍辱負重,最終在張布等人的幫助下除去了孫綝,恢複了諸葛恪、滕胤等人的榮譽,另外孫休非常重視教育和農桑,對吳國國力的恢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然而在孫休在位後期,他也因為過分信任張布和濮陽興二人,導致二人權傾朝野,晚年孫吳內外都是動蕩不安。
No.6大司馬劉虞
劉虞的政治能力在整個漢末時期都是數一數二的,他在剛剛擔任幽州牧時,外有烏恒等遊牧民族的威脅,內有張舉、張純的叛亂,公孫瓚等人以武力鎮壓不能平定。然而劉虞到來之後,外族降服,張舉、張純直接逃往關外。
當時的幽州因為地處邊塞,時常遭受外族威脅,所以並不繁榮,百姓度日也相當艱難,然而劉虞上台之後,開放上穀的市場與外族交易並且還開采漁陽的鹽鐵礦取得收入,令幽州得以富足,甚至南方的百萬百姓都流亡到了幽州,所以說劉虞當時是一位明主還是沒問題的。
但劉虞本人過於天真仁善,在討伐叛逆的公孫瓚時,劉虞就因為掌兵過於仁慈被公孫瓚以少量部隊反殺,兵敗身死。
No.5魏明帝曹睿
魏明帝曹睿在繼位時外部環境已經開始惡化,南方的孫權轉守為攻,蜀地的諸葛亮平定叛亂後也趁機北上,遼東野心勃勃的公孫淵也取代了自己的叔父公孫恭,北方鮮卑的柯比能也接近一統鮮卑,對於曹魏的威脅大大加強,內部還有著孟達等人準備趁機作亂,尚且年少的曹睿不得不承擔重任,守衛自己先主的基業。
曹睿在繼位之後,分別讓三位輔政大臣曹休、曹真以及司馬懿駐守一方,保衛邊疆,經過長時間的穩固防禦,曹魏拖死了諸葛亮,刺殺了柯比能,消滅了公孫淵,擊退了孫權,保證了本國領土的安全和穩定,可惜的是曹睿在後期已經開始放縱自己,在確定輔政大臣人選的時候又被劉放等人所幹擾,最終做出了錯誤的判斷讓曹爽和司馬懿一起輔政,為日後曹魏被******所替代埋下隱患。
可以說曹睿是聰明了一世,最後卻在緊要關頭葬送了曹魏。
No.4長沙桓王孫策
孫策在自己父親孫堅留下的基礎上借助袁術的力量南下江東,割據一方,建立了當時舉足輕重的江東孫氏集團,是日後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孫策早在出山為袁術效力之前,就已經和張紘進行過了“江都對”的商談,確定了自己未來的發展目標,他按照這個規劃,擊敗了揚州牧劉繇、掃蕩了吳郡內不服從於他的嚴白虎、鄒他、錢銅、王晟、許貢、陳瑀等人,又攻下會稽俘虜王朗,袁術稱帝後與其決裂奪取丹陽,計誘劉勳攻取廬江,威逼豫章逼降華歆,從而完成了江東的一統。
孫策可惜的是英年早逝,死時隻有二十六歲,在北上討伐曹操時為刺客所刺殺,臨死前他沒有聽從張昭等人的意見而是英明的確定孫權為自己的後繼者,將孫氏大業托付給了自己的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