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昏君排行榜(2 / 2)

No.4孫權

孫權在晚年那是相當昏暈的,他雖然在封王稱帝之前表現的都還不錯,不過正式建國後,孫權任用小人的事情就不少見了,通貨膨脹問題在孫吳可能也挺嚴重的,遼東的事情上孫權原來準備把公孫淵當槍使,看低對方的智商,結果反被公孫淵當猴耍了,鬧了一個大笑話。

不過二宮之爭才是孫權晚年的最大昏暈之作。在長子孫登去世後,本來三子孫和當太子當的好好的,孫權非得拉出魯王孫霸和他打擂台,弄得吳國內部站隊分裂,孫氏內部也就此人心不穩,一個個野心都被激發出來了。

二宮之爭鬧了快十年,孫權最終不得已將兩個兒子都廢了才得以收尾,為此還搭上了一個剛剛提拔起來的丞相。二宮之爭結束時,孫權無視魏國剛剛發生的高平陵之變,不立長子,還敢讓年幼的孫亮做太子,曹芳的前車之鑒完全就當沒看見。最後孫權在臨死前,在明明知道諸葛恪剛恢自用,不適合做輔政大臣的情況下依然讓諸葛恪獨掌大權,為吳國日後的禍亂埋下了根基。

孫權的很多表現實際上就是第二個袁紹。

No.3袁紹

袁紹在早先更夠做大,不僅僅是依靠家族的聲望,自身的能力與努力也是看得見的,然而袁紹做大之後,就開始排斥沮授和田豐這些忠良的大臣,而親近郭圖這些小人,不聽沮授的勸諫迎天子還縱容自己的兒子們爭嫡,在官渡之戰前更是因為幼子生病而放棄大好戰機,在決戰時,依然固執己見,最終導致烏巢大敗,全軍覆沒。

袁紹在官渡之戰後勉強平定了北方的內亂,不久病逝。

No.2袁術

袁術在曆史上能兩起兩落,說明他也不是沒有本事的,袁術最為悲劇的一點就是他的野心太大了,超出自身的能力太多了,他想建國稱帝,卻也不看看在什麼時候,自己有幾斤幾兩,結果國家雖然建立了,內部也因此決裂,孫策在江東獨立,外部群敵環繞,袁術也就此走向末路。

No.1劉禪

劉禪是整個中國曆史上都赫赫有名的昏君之一,雖然“阿鬥扶不起”這句話並不真實,但在劉禪晚年,他個人的表現的確夠白癡的,蜀漢的滅亡劉禪要擔負直接的責任。

首先宦官黃皓的掌權和薑維多次的大舉北伐都和劉禪的默許有著直接的聯係,黃皓和薑維之間內鬥嚴重,二者一內一外可以說直接將蜀漢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劉禪做為一國之主,晚年就沒有一點的危機意識,薑維在早早提醒他鍾會可能大舉討伐的情況下,劉禪就因為黃皓的勸說無視了這個事情,甚至都沒有對大臣們談論,導致後來CD沒能及時支援北方前線,而CD大將盡數被調往北方後,劉禪沒有調其他地方的大將鎮守CD以防外一就算了,鎮守南中的霍弋主動要求回援還被劉禪拒絕了,其直接結果就是鄧艾來襲後CD無大將,隻能讓沒有實際軍事經驗的諸葛誕帶兵上戰場,最終綿竹慘敗,蜀漢就此滅亡。

就以劉禪晚年的表現,說他是漢末三國時期的第一昏君一點都不為過。

注:昏君排行榜和暴君排行榜裏麵沒有重複角色,但比如孫皓等人其實就是昏暴之主,昏君和暴君的結合體。

ps:那個綜合的表格我還沒弄好,等我弄好會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