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擁有氣運之人(1 / 2)

曆史上孫皓在繼位之後,就開始了迷信、昏暈、殘暴的掌權生涯,在如此不穩定的管理下一直持續了整整十七年(264-270),不得不說孫皓在當時是有大氣運加身的。

【擁有氣運之人】

曆史上孫皓是如此的操蛋,他昏暈、迷信、殘暴,然而為什麼他還能好好的做了十七年的皇帝呢?我個人分析了很久,認為主要的原因隻有一個,他運氣夠好!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原諒我想不出其他的理由了。

從孫皓的表現來看,他一直以來變化都不大,除了上台之初裝模作樣了幾天,很快就原形畢露了,忘恩負義的處死了濮陽興和張布,後來還準備毒死萬彧,這點和這些老兄的失察也有著很大關係。

首先是孫皓的上台,實際上和他父親孫和也有這密不可分的關係。早年孫和在二宮之爭中實際上是一個很悲劇的角色,後來還被孫峻逼迫自殺,所以同情他的大臣很多,孫休死後,孫皓能繼位,這就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因素。孫皓的殘暴可能也和這點有關,孫皓作為孫和的長子,可能認為孫吳本來就是他家的,所以覺的所有人都欠他的,又在之前家裏失勢的時候可能得低頭下氣,所以反彈的非常厲害。

孫皓繼位之初,蜀漢已經滅亡了,很快司馬昭也去世了,司馬昭的繼承者司馬炎在掌權之後,第一目標並不是孫吳,而是準備改朝換代,所以吳國得以偏安一方。晉代魏後,司馬家還需要一些時間消化,也就沒多管吳國。

孫皓反而以為這是一個機會,遂大舉伐晉,損兵折將最後隻是勉強收回了交趾等地。當時孫皓能收回交趾,一方麵是因為得到了熟悉當地環境的陶璜幫助,另一方麵是因為晉交州刺史霍弋恰好去世了,在交州的晉軍無法得到有效的支援。

平定交州兩年後步闌作亂,背叛孫吳,投靠了晉朝,當時司馬炎派羊祜、楊肇等人率兵支援。以正常的情況來說,這一戰羊祜、楊肇以及步闌表現都沒有什麼大的失誤,步闌固守堅城,羊祜、楊肇率領重軍支援,而孫皓掌權已久,孫吳國內不安,軍心不穩,實際上晉軍才應該勝利的,之後再進一步的話就可以滅亡孫吳了。

然而羊祜、步闌等人悲劇的遇到了陸抗,大好局麵被陸抗硬生生的翻盤了,就連最後吳將朱喬、都督俞讚的臨陣倒戈都被陸抗所逆轉,然後晉軍就被打的懷疑人生了,導演,這劇本不對啊!

在交趾之戰以及西陵之戰晉軍先後失利後,就算當時他們明明知道孫皓慘敗不仁,但晉朝上下已經喪失了一舉滅吳的信心。事後羊祜還深刻的反省認識到:吳國的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秀將領主持軍事,平吳戰爭不宜操之過急。於是,他采取軍事蠶食和提倡信義的兩麵策略,以積蓄實力,瓦解對方,尋找滅吳的合適時機。

於是又過去了幾年。很快陸抗去世了,孫皓也沒有絲毫改變,吳國江河日下,等到了晉鹹寧二年(276),司馬炎改封羊祜為征南大將軍,恢複其貶降前的一切職權,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自行辟召僚佐。此時,羊祜覺得滅吳的條件已經成熟了,於是上書請求發兵伐吳,寫下了曆史上著名的《請伐吳疏》。這奏疏得到了司馬炎的肯定,卻遭到了朝內其他大臣的反對,權臣賈充、荀勖、馮紞等人的態度尤為激烈。他們提出西北地區的鮮卑未定,不應該兩線作戰。隻有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等少數人讚同。恰好在此時胡人擾亂邊境,晉軍在秦、涼屢有敗績,羊祜的提議就此被擱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