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末三國曆史上孫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昏君和暴君,而且還是一位非常迷信之人,個人對於吳國基本沒有任何貢獻。曆史上孫皓留給人們的隻有三個顯著的特征,第一個是迷信,第二個是昏暈,最深刻的則是殘暴。
【迷信鬼神】
首先是孫皓的迷信,這點從年號、遷都等事情上就一目了然的看出來,曆史上孫皓有八個年號,基本上都和祥瑞掛鉤。
孫皓的第一個年號是元興,元有第一的意思,興指興旺發達,這個年號很正常;第二個年號是甘霖,緣由是傳說蔣陵有甘露降下;第三個年號是寶鼎,起因是他得到了一口大鼎;第四年號是建衡,這個年號緣由是當年孫皓冊立兒子孫瑾為太子,分封諸王,慶祝喜事,也是屬於正常的;第五個年號是鳳凰,因為西苑傳說有鳳凰棲息;第六個年號是天冊,據說有人挖到銀條,上麵刻著年月等字樣;第七個年號是天璽,傳言臨平湖邊挖出一個石匣,裏麵裝有小石頭,上麵刻著“皇帝”字樣;第八個年號是天紀,傳言當時有人在吳興陽羨山上發現有顆石頭,上麵有字,翻譯出來的意思是孫皓將一統天下。
除了第一個元興和第四年號是建衡之外,基本都和孫皓迷信祥瑞有關。
另外當年孫皓遷都武昌,親自領兵北伐,也都和迷信有關。遷都武昌是因為當時有人說荊州有天子氣,親征是因為有傳言表示吳天子當上。
可以說孫皓是非常迷信的,常憑借運曆、望氣、筮卜、讖語之類的原因來決定如遷都、用兵、皇後廢立等重大事件,並因此一直堅信自己將統一天下。
【昏暈無度】
第二個則是孫皓的昏暈,這在很多方麵也是很明顯的,孫皓先後親信何定、張俶、岑昬等奸邪小人,又放縱後宮,大興建築,宦官也開始幹預朝政。
何定是孫皓時期最出名的小人了,這位老兄在曆史上被陸凱直接罵過,被陸抗上書指責過,還曾經逼反孫秀,後來奸穢的事情被發現,認罪被誅,還被孫皓改名為何布;張俶也常進讒言,特別受到孫皓的寵愛,被遷升為司直中郎將,封侯。後來他的極惡罪行被揭發,認罪被誅;岑昬時任尚書,以險諛貴幸,致位九卿之列。晉軍殺來後,百官要求岑昬背鍋以死謝罪,孫皓想阻止,岑昬已經被殺了。
孫皓時期,他的後宮人數是比較龐大的,陸凱就因此勸諫過。當時孫皓派遣宦官走遍了州郡,挑先將吏家中的女子;隻要是二千石大臣家裏的女兒,每年都要申報姓名年齡,到了十五六歲就要進行考察、檢選,沒有被選中的才可以出嫁。後宮女子已有上千人,孫皓卻仍然不斷地挑選新人入宮。孫皓還曾經大建昭明宮。
司市中郎將陳聲因為秉公執法得罪了孫皓的愛妃,結果被斬,《三國誌·陸抗傳》中曾經記載過:“何定弄權,閹官預政”,說明當時吳國內宦官勢力也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孫皓在掌權後期,還多次分封諸王。曆史上據說他可以考據的子女目前就有三十四位。建衡元年(269),孫皓冊立兒子孫瑾為太子,又封了淮陽王、東平王;鳳凰二年(273)孫皓改封淮陽王為魯王,東平王為齊王,又封陳留王、章陵王等九王,共計十一王,每位王授兵士三千;天紀二年(278)孫皓冊立成紀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兵卒三千;天紀二年(278),孫皓冊立成紀王、宣威王等十一位王,每位王授予兵卒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