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抗,字幼節,陸遜的次子,他最高官至大司馬,可以說是孫吳曆史上最後一位名將。
【繼承父業】
赤烏八年(245),陸遜去世,當時陸抗年僅二十歲,曆史上陸遜的長子陸延早年夭折,遂由其的次子陸抗繼承了陸遜的爵位。後來孫權任命陸抗為建武校尉,領其父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
同年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孫權拿出以前楊竺告發陸遜的罪狀,與陸抗核實,陸抗逐條辯白,孫權慢慢消除了對陸遜的憤怒。
赤烏九年(246),陸抗被升為立節中郎將,與大將軍諸葛恪換防駐守柴桑。陸抗臨走時,將城牆全部修整好,房屋也作了修繕,周圍的桑樹果樹,不許妄自損壞。諸葛恪前來軍營,一切整修如新。而諸葛恪柴桑的舊營,毀壞卻頗為嚴重,諸葛恪因此深感慚愧。
孫權在晚年對於陸遜之事非常後悔,對陸抗表達了深刻的歉意。建興元年(252),陸抗被任命為奮威將軍。
太平二年(257),魏國將領諸葛誕獻壽春城歸降東吳,陸抗被授任柴桑督,前赴壽春,打敗魏國牙門將偏將軍,被升任為征北將軍,當時陸抗勸阻朱異去見孫綝,可惜朱異未聽,後來果然被孫綝殺害。永安二年(259),陸抗又被任命為鎮軍將軍,都督西陵,負責自關羽瀨至白帝城的軍事。翌年,陸抗假節。
【孫皓時期】
元興元年(264),孫皓即位,加授陸抗鎮軍大將軍,兼任益州牧。建衡二年(270)四月,大司馬施績去世,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江陵西南)。
據《世說新語·政事第三》記載,賀邵(賀齊之孫,賀景之子)任吳郡太守時,在到任之初,足不出門。吳中所有豪門士族都很輕視他,竟在官府大門寫上“會稽雞,不能啼”的字樣。賀邵聽說後,故意外出,走出門口,回過頭來看,並且要來筆在句下補上一句:“不可啼,殺吳兒。”於是到各大族的莊園,查核顧姓、陸姓家族奴役官兵和窩藏逃亡戶口的情況,然後把事情本末全部報告朝廷,獲罪的人非常多。當時陸抗正任江陵都督,也受到牽連,便特意往建業請求孫皓幫助,這才得以了結。
鳳凰元年(272),西陵督步闡舉兵降晉,晉朝派羊祜等人帶兵支援,陸抗擊退晉軍,消滅步闡,平定了叛亂。因功加拜都護。
鳳凰二年(273年)三月,陸抗被拜為大司馬、荊州牧。次年,陸抗病重去世,年僅四十九歲,其五子陸晏、陸景、陸玄、陸機與陸雲分領陸抗之兵。
孫皓上台後,執政相當的殘暴不仁,陸抗雖然遠在荊州,也是多有建議。建衡二年(270年),陸抗便上書十七條(現在已經失傳)進諫給孫皓。當時何定把持大權,宦官幹預朝政,陸抗和其族兄陸凱亦上書勸諫,可惜孫皓不聽。
孫皓在西陵之戰後,狂傲自大,聽從術士之言,認為自己可以平定天下,於是用諸將之策,多次令吳軍入侵晉國邊界,使百姓疲弊。當時晉強吳弱,陸抗認為此舉有弊無利,於是上書勸諫,然而孫皓還是不聽。後來陸抗聽聞武昌左部督薛瑩征被捕下獄,陸抗亦上書救援。
陸抗雖多次上疏陳言,以匡不逮。但均不為孫皓采用,陸抗鞭長莫及,也隻好恪盡職守,慎保邊圉。
陸抗在去世前,上書力陳西陵利害,勸施仁治,重守西陵,以應急變。孫皓對此依舊置之不理。天紀四年(280),晉軍進伐吳國,龍驤將軍王濬順江東下,所到之處攻無不克,結果正如陸抗生前所料。
【陸羊之交】
據《漢晉春秋》記載,羊祜回歸之後開始實施懷柔、攻心之計。,陸抗也常告誡將士們說:“羊祜專以德感人,如果我們隻用暴力侵奪,那就會不戰而被征服的。我們隻保住邊界算了,不要為小利而爭奪侵擾。”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晉、吳兩國的荊州邊線處於和平狀態。羊祜與陸抗對壘,雙方常有使者往還。一次陸抗生病,向羊祜求藥,羊祜馬上派人把藥送過來,並說:“這是我最近自己配製的藥,還未服,聽說您病了,就先送給您吃。”吳將怕其中有詐,勸陸抗勿服,陸抗不疑服下,沒有回答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