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虎口奪食
新洪門的運轉逐漸走向正軌,李誌鵬的注意力又不得不轉向了新紀元集團。因為李元智提出的和日本人奪食的計劃已經到了時機成熟的時候,是該采摘果實了。
1986年夏,勞倫斯·特休取得bs集團的控股權,這位靠經營度假村發跡的億萬富翁考慮出售集團旗下的bs唱片公司。時任bs唱片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的沃爾特·葉托尼科夫於是向集團內最大和盈利最佳的分公司bs/sny的合資股東索尼公司提出,由索尼收購bs唱片公司。
對於一直盼望有機會獨立發展唱片業務的盛田和大賀而言,這無疑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他們立刻同意由邁克爾·舒爾霍夫(時任索尼美國公司副董事長)代表索尼與bs進行談判。索尼對世界上最大的唱片公司的兼並如果成功將是當時日本公司對美國公司的最大並購案,由於兩家公司在管理製度和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兼並過程從一開始就注定不可能是一帆風順。從1986年底到1987年秋的將近一年時間裏,雙方的談判一波三折,在收購金額等方麵反複交換意見。
1986年11月,葉托尼科夫第一次向索尼提出收購的建議時,勞倫斯·特休給bs唱片公司開出的價格是15億美元。盛田和大賀確認了這一價格,同時舒爾霍夫與葉托尼科夫達成協議,保證在交出bs唱片公司時管理層不發生嚴重變故,更重要的是,錄製中的音樂作品不會有問題。但是勞倫斯·特休傳來了壞消息:他一直在分頭征求董事們的意見,發現他們在抵製轉讓的動議,並預計董事會可能否決這項建議。
勞倫斯·特休的擔心得到了驗證:bs集團的董事長帕萊強烈反對放棄唱片業務,而且服董事會否決了這項提議。這個結果令索尼十分失望。
好在勞倫斯·特休並沒有放棄剝離唱片公司的念頭,九個月之後,公司資本大幅度增值,他決定再次進行嚐試,並且提出了0億美元的新價格。舒爾霍夫回去向盛田和大賀報告,盡管價格在短短九個月內猛漲了60%,但是他們還是再次同意行動。
此時正是日本經濟扶搖直上的時期,日元對美元的彙率保持在80比1的水平上,不過對1987年的索尼而言,0億美元仍是一筆數額巨大的款項,但盛田隻要看到有長期回報的可能性,從來就不惜投入巨資。他唯一的顧慮是索尼是否具備了長期管理並發展這項業務的能力。盛田強調熟練管理的極端重要性,相對而言對初始投資的規模並不太在意。
1987年9月的bs董事會議依然未能通過轉讓的提議,而是推遲表決,考慮以公開出售股票方式轉讓唱片業務股權。
索尼對此感到非常震驚。
但是任何人都不會想到不久之後索尼就會迎來收購bs的轉機。通過這次機會,索尼成功收購哥倫比亞唱片改組為後來的索尼音樂集團,經過發展最終成為壟斷世界的四大唱片公司之一。而李元智瞄準的就是這次機會,準備在索尼口中奪食,搶下哥倫比亞唱片這塊巨肥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