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英奧戰爭??(3 / 3)

在自由貿易體係下,英國資本馳騁於全世界,賺得那是盆滿缽滿。

即便是神羅的經濟體量更大,但是資本市場還是英國人更用話語權。神羅資本用工商業製品賺錢利潤,而英國資本則靠收割韭菜謀取暴利。

別看在國際貿易中,不列顛長年貿易逆差,可是英國資本賺取的利潤,卻絲毫不比神羅少,甚至還要更多一些。

某種意義上來,這才是以往幾屆政府,哪怕是明知道貿易逆差在不斷擴大,也沒有退出自由貿易體係的核心原因。

直到坎貝爾時代,國內工商業界的怨氣已經積累到了頂點,矛盾實在是壓不下去了,不得不壯士斷腕。

這一斷,大家才發現不列顛的脆弱。新興科技領域全麵落後也就罷了,關鍵是就連傳統的優勢產業,現在也出現了產能不足。

在外麵受了一肚子氣的阿澤維多,現在已經無法壓製自己的怨氣,都忍不住要破罐子破摔了。

財政大臣阿斯奎斯:“冷靜一點阿澤維多爵士,不列顛已經到了最危機的時刻,我們不能再讓怒氣影響理智。

整合工業產能計劃雖然進展緩慢,但也不是沒有收獲,起碼鋼鐵、煤炭等領域,資源確實更加集中了,產能提升也是指日可待的。

雖然進度比預想中慢了一點兒,但我們這段時間也沒有白過。利用日俄戰爭做掩護,帝國從海外那邊購買了大量的稀缺物資。

有這些物資做補充,在短時間內,我們並不會落入下風。”

不解釋還好,這一解釋室內的氣氛變得更加緊張了。大家都在關注言外之意,短時間不落下風,那就意味著長期競爭要落入下風了。

陸軍大臣馬庫斯·卡策爾:“我們這麼商量來、商量去,實質上也解決不了問題。

作為一個島國,和神羅拚工業實力本身就不智。別忘了人家可是歐陸霸主,現在俄國人又忙於東進,根本就起不到牽製作用。

真要是長期對抗下去,我們要麵臨的就不單單是一個神聖羅馬帝國,還有依附在他們羽翼之下的歐洲世界。

從軍事角度上出發,與其等敵人準備好了,向我們發起挑戰,還不如趁現在擁有優勢先下手為強。

不管采用什麼樣的辦法,隻要我們能夠重創、甚至是全殲神羅海軍,局勢馬上就會逆轉。

縱使一次弄不死神聖羅馬帝國,至少也能夠讓他們再安分二十年。相信以帝國海軍的力量,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

聽了馬庫斯的提議,海軍大臣斯溫丁再也坐不住了:“閣下以為我們不想麼,但現在的問題是神羅海軍主力就窩在地中海不挪窩。

在敵人的地中海老巢,有空軍和岸炮掩護,帝國海軍就算是冒險深入進去,也很難取得戰績。”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作為不列顛軍方的老大,皇家海軍當仁不讓的要抗起保衛不列顛的重任。包括英國政府製定的一切決戰計劃,都是圍繞著海軍展開的。

皇家海軍也確實不負眾望,在過去的兩百年裏,那是“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用一場場戰役,奠定了大英帝國的百年輝煌。

然而,皇家海軍的強大也是有極限的。敵人縮在老巢不出來,他們同樣也不無能為力。

陸軍大臣馬庫斯毫不示弱道:“敵人不肯出來決戰,那就想辦法引他們出來。

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總不會還有人幻想著同神聖羅馬帝國和平相處吧?

反正都是要打,那還不如提前動手,打亂敵人的節奏,增加我們的勝算。”

馬庫斯真的好戰麼?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如果還有更多選擇,他絕對不會想著現在就同神羅決戰。真要是戰爭爆發,不光是海軍要往前衝,陸軍同樣也必須頂上去。

別的不,好望角就必須要想辦法守住。要是沒了這個重要港口,從英倫三島到印度的航線就難走了。

不光是好望角,波斯、中南半島等一些同神羅接壤的區域,都要麵臨挑戰。

可是不打又不行,現在英國政府已經是傾國之力支持海軍了,至於後娘養的陸軍隻能跟在後麵吃剩下的殘羹冷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