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白折騰了(3 / 3)

在自由貿易體係下,依靠推廣標準,實現了工業設備上的壟斷,這給很多歐洲經濟學家上了一課。

甚至在某些大學,俄羅斯帝國還被作為商業經典案例,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學生的課本上。

至始至終,沙皇政府都沒有想到英國人這麼幹,隻是對中亞衝突給予的回應。

從這方麵來,英國政府的“警告”算是白折騰了,俄國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那一步。

這不是沙皇政府蠢,主要是認知上的區別。或許在外界看來,俄軍在中亞搞動作是一件大事,但是在沙皇政府眼中就是雞毛蒜皮的事。

不就是搶了幾隻羊、幾頭牛、幾匹馬,外加占了一片草場,類似的事情俄國人都幹幾百年了。

習慣成自然,沙皇政府從上到下都沒有覺得有問題,誰能夠想得到英國人會題大做?

估計英國政府直接把前因後果整理成資料,送到沙皇政府手中,俄國人也不一定會相信。

……

1885年4月13日,馬赫迪起義軍在伊德富地區伏擊了法國人平叛大軍的先頭部隊,戰鬥場麵是那個感人。

憑借兵力上的優勢,加上事先埋伏打了法軍一個措手不及,雙方居然以平手收場。

收到消息過後,胡蒂爾等饒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法國人就算是紙糊的,也不可能這麼脆弱。

軍事會議上,馬赫迪臉色鐵青的訓斥道:“你們真厲害啊,平時不是很能幹麼?

三萬多人伏擊不到五千的敵人,占據了所有的優勢,最後居然打了一個平手。

要是沒有占據地理優勢,而是在野外發生遭遇,是不是要被法國人給全殲了?

廢物……”

聽了馬赫迪的訓斥,胡蒂爾大概明白“平手”是怎麼回事了。

六倍的兵力優勢,加上事先埋伏好,打列饒伏擊,最後不僅沒有全殲敵軍,反而讓敵人突圍離開了。

這樣的戰績,出來就是一個笑話,偏偏就真的發生了。

“平手”不過是自我安慰,看看雙方的戰損比就知道3.4:1。差不多幹掉一個法軍團,自身付出的代價卻是一個師。

根據眾饒表情來看,胡蒂爾覺得殲滅的“法軍”恐怕也有水分,真要是幹掉了法軍一個正規團,估計這裏可以擺慶功宴。

一股不祥的預感,從胡蒂爾心中油然而生。暗自猜測道:該不是獨立的是法國人殖民軍吧?

好在,有純正的法軍士兵俘虜在,證明這場戰役中有主力部隊參加。

如果是殖民軍都打出這樣的戰績,那麼什麼也別了,趕快收拾東西回家吧,任務想都別想了。

起義軍主力部隊損失慘重,馬赫迪不得不再次將目光投向英奧兩國代表,希望獲得更多的援助。

到底是見慣了大風大浪,傑雷特中將對這場伏擊戰的結果,並沒有表示不滿:“諸位,事情已經發生了,就讓他過去吧!

根據慣例,法軍的先頭部隊一般都是精銳,戰鬥力強一點兒也是正常的。後麵的部隊,就沒那麼厲害了。

當務之急,還是抓緊時間整訓起義軍,盡可能的提高戰鬥力。

我希望在這次伏擊戰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在後麵的戰鬥中不要再次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