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漁翁現(2 / 3)

內陸地區作戰,雙方的後勤壓力都很大,誰也談不上有多少優勢。

麻煩的是奧地利在非洲大陸的優勢太大,有源源不斷的兵力補充,這就讓本傑明-迪斯雷利首相心中沒底。

本傑明首相開門見山的問道:“路易斯爵士,對布爾饒戰爭,你有什麼看法?”

毫無疑問,這次戰爭殖民部是有參與的。不然光德爾福總督,可沒有能力組織三萬大軍出來。

殖民地擴張意味著財富,甭管政府是虧了還是賺了,下麵參與的個人或者是公司,總是血賺的。

這次戰爭的背後,同樣有利益集團在推動,布爾共和國的鑽石礦不足以令倫敦政府動心,但是足以令南非地區的殖民者動心了。

前幾年南非殖民公司因為衝得太快,和奧地利殖民團隊發生了一係列的武裝衝突,最後實在是堅持不住,在兩國政府介入後才休戰的。

這次他們就是推動這次英布戰爭的主力,和仇恨無關,反正死得都是底層打手,高層之間還談不上血海深仇。

主要是周邊擴張的道路都被堵死了,要是不對布爾共和國下手,他們就隻能去納米比亞吃沙子了。

這個年代的納米比亞可沒有礦產賣,早在15世紀歐洲殖民者們就來到了這裏,然後又離開了。

沒辦法,半沙漠性氣候,就算是想要種田都沒有產量,想要挖礦投入和產出又不成正比。

除了適合打魚外,貌似就沒有什麼收入了。南非殖民公司也是有追求的,要打魚留在本土當漁民就好了,幹嘛萬裏迢迢跑到南非呢?

殖民地的官僚們都非常清楚,再不動手就永遠沒有機會動手了。他們來殖民地都是為了發財的,可不是來混日子的。

有這麼多人想要打,有理想、有抱負的德爾福總督,自然是從善如流。

英國殖民部自然不會打擊底下饒積極性,打贏了功勞有他們一份,打輸了責任甩鍋給德爾福總督就可以了。

殖民大臣路易斯爵士,並不是這一屆的內閣成員,和本傑明首相不是一路人,他上位是各方妥協的結果,拖延一下上報時間也就不奇怪了。

路易斯瞎扯道:“首相閣下,這件事情我也是剛剛才知道,我們南非的電報線路不是很穩定,上一次的報告漏洞了很多內容。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前線的進展還很順利,電報上我軍已經向前推進了上百裏,布爾人是一觸即潰。

如果奧地利人不參與,我想贏得這次戰爭沒有任何問題,現在可以為我們的夥子們準備慶功宴了。”

本傑明首相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心中已經有了決定,要是戰爭打贏了也就罷了,要是輸了就讓眼前這個討厭的家夥滾蛋。

作為親信的外交大臣麥克林,當即反駁道:“路易斯爵士,你的推測都是建立在可能的情況下,現實可能恰恰相反。

一直到現在為止,我們外交部都沒有奧地利饒抗議。想必沒有人會認為維也納政府連抗議都不敢吧?”

沒有動靜,這是最糟糕的結果。如果奧地利人強烈抗議,那麼意味著這件事情還在控製範圍內,可以利用外交手段解決。

現在維也納政府一聲不響,那肯定是在搞大動作,英布戰爭演變成為英奧對抗,甚至爆發局部戰爭都不會令人感到奇怪。

本傑明譏諷道:“既然殖民部已經做好了準備,那麼這次戰爭就由你們負責好了,我們內閣會全麵配合。”

“內閣配合殖民部”,這要是出去,絕對可以上倫敦報紙的頭版頭條,主次顛倒的事情,在英國可是很少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