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理念之爭(3 / 3)

沒有足夠的利益,誰會拋棄已經成熟的設備,換上沒有通過檢驗的新電力設備。

除非他們能夠在技術普及前,拿出新的技術體係,並且在實踐中運用,取得了成功,才有競爭的能力。

威爾斯擺了擺手,露出了一臉無辜的表情,道:“好吧,我放棄服你了。不過,我的朋友。誰告訴你,我要和他們進行競爭了?

我投資的是電力公司沒錯,可是雙方實力差距太大,要去跳電力供應體係這個坑,那麼隻能成為炮灰。

按照工程師們的法,不要繞開專利壁壘,就算是沒有專利限製,想要抄襲他們的技術,沒有三五年時間都不可能做到。

這是一套完整的技術體係,可不僅僅隻是一項技術,缺少了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校要不然英國人、法國人也不會購買專利授權,而是另起爐灶了。

我投資的電力公司,研發的是電力在工業上的運用,利用電力機械設備取代現在市場上的蒸汽機,雙方根本就不是競爭對手。”

理論上,這些技術是潛力無限,然而需要投入的資金也不是數字。威爾斯想要服托爾,實際上也是資金上的問題。

不是他沒有錢,主要是新技術研發充滿了不確定性,需要找人分擔風險。

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這種新科技企業的壽命是最短的,是降低奧地利企業平均壽命的主力。

相比之下,傳統企業生命力還要強的多,生存二三十年是正常的,百年老牌企業都不在少數。

畢竟傳統產業是資產的,轉手也可以賣出去。很多企業多次易主,仍然生存了下去。

相比之下,高科技創新產業就不一樣了。運氣好的開發出了新技術,那麼企業還有價值;運氣不好啥也沒有做出來,這樣的企業完全就是一文不值。

沒有成果的企業都活不長,投資者們的耐心有限,沒有熱他們十年磨一劍。

最短的科技企業,僅僅隻有幾個月壽命。研發某一項技術,因為競爭對手先搞出來成果,他們就會被投資者認為沒有潛力而拋棄。

資本市場就是這麼殘酷,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資本家們不樂意投資新高科技企業,也就不奇怪了。不僅僅是風險大,就算是搞出來的成果,也不一定有商業價值。

結果19世紀的科技發明創新,大部分都是個人推動的。等有成果之後,資本才一擁而上,推動技術革命。

如果不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異軍突起,在維也納打造了不夜城,讓大家看到羚的重要性,電力產業也不會受到資本熱捧。

即便是如此,資本家們同樣在想辦法降低風險。這也是奧地利新能源電力公司的戰略擴張,能夠那麼順利的原因。

兩人這是投資理念之爭,沒有對錯,隻有適合與否。

沒有進入輕工業搏殺,就足以證明兩饒遠見。當然剛剛結束的經濟危機,也應該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資本不會規避風險,但是資本家們有規避風險的本能。發生了產能過剩的行業,誰都知道那是夕陽產業。

夕陽產業能夠生存下來都不容易,想要獲得巨額利潤,顯然是不可能的。

見場麵有些尷尬,同行的勞倫斯洛夫斯基轉移話題道:“已經了快12點了,我們該用午餐了。我覺得隔壁那家餐廳的牛肉不錯,要不去嚐嚐?”

托爾笑道:“我更喜歡他們的考鵝,你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