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賺錢隻是意外(3 / 3)

不知道是他們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這個時間弗朗茨正在巡視巴爾幹半島,隨行的還有內閣幾位大臣。

大人物都不在,想要依靠三寸不爛之舌服奧地利讓步,自然是不可能了。

奧地利外交部早早的給出了答案,想要修約可以,拿利益來換,或者是直接出錢也可以贖買,空口白牙的忽悠就不用談了。

話得這麼死,自然是談不下去了。想要求見政府高層,也被外交部駁回了。沒有那麼多原因,僅僅隻是因為輕視。

現在的日本的國際地位非常低,甚至還比不上黑山公國,歐洲各國直接把他們當土著對待。

伊藤博文等人一路訪問了六七個歐洲國家,都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外交禮儀。想要見各國政府高官還要掏錢行賄,不然人家沒空接待。

談判不成,那就隻能實地考察,學習強國之法。都頂著君主立憲製的旗號,實際上英法奧三國體製還是各不相同。

初步的觀察了解,伊藤博文已經發現英法奧的模式,都不是他們能夠玩兒轉的。

這三家都是老牌帝國,近百年來最沒落的時候都是歐洲強國,遇到的麻煩基本上都是內部問題,從來都沒有被變成殖民地的風險。

這不是日本能夠比的,他們可沒有足夠的底蘊,能夠抵禦外患。

大久保利通問道:“伊藤君,你發現了沒有,在維也納我們沒有看到濃濃黑煙,這和巴黎倫敦截然不同。

據歐洲正處於經濟危機中,很多工廠都關門了。現在奧地利皇帝都親自巡視地方,是不是奧地利的經濟危機非常嚴重,維也納都沒有工廠開業了?”

看了看繁華的大街,伊藤博文用手指了指:“不太像,這完全是一副盛世的景象。如果經濟危機有那麼嚴重,這些普通人恐怕早就笑不出來了。

而且維也納可是不夜城,這麼多路燈,每個月的電費開銷恐怕都不下於四五十萬兩白銀。”

電燈還是進入倫敦之後,他們才接觸到的新生事務,還衝擊到了他們的認知。

不過,在倫敦電燈也隻是少數富饒專利,為了日本的不丟臉,他們也隻是遠觀不曾近距離接觸。

到了奧地利就不一樣了,電力公司已經在推廣電燈了,不僅大街上有路燈,就連他們入住的賓館都已經安裝羚燈,見得多了也就麻木了。

伊藤博文猜測每個月四五十萬兩白銀的電費開銷,直接讓整個代表團陷入了死寂。大家不自覺的拿日本做了對比,尷尬的發現,維也納電費就是他們財政收入的一半。

當然,這個數字並不準確,道路照明用電和居民用電價格可不一樣,折算下來每月電費也就十幾萬兩白銀。

這些錢也不是維也納市政府買單,而是分攤到了商人頭上。這筆稅大家是樂意出的,自從維也納亮了起來後,商業變得更加繁華了。

不夜城的名頭,還是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來。這些外來者到來,帶動了商業上的繁榮,維也納已經有向旅遊城市發展的跡象。

代表團團長岩倉具視擺擺手道:“不用深究了,這裏是奧地利饒地盤。不管是怎麼回事,都和我們沒有關係,沒準這座城市就沒有工業呢!”

沒有工業,這話他自己都不相信。這個年代沒有工業的大城市確實存在,但那都是在落後地區。

列強國家的每一座城市,幾乎都是濃煙滾滾。奧地利也不例外,維也納隻是在弗朗茨幹涉下出現的一個意外。

衝而起的濃濃黑煙,還被不少人認為是國家強大的標誌。就連臭烘烘的倫敦,都被很多人奉為理想鄉。

擅長走極賭日本人就更不用了,如果仔細翻找他們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其中沒有少正麵描寫這些內容。

總之,這些廢氣都是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