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蘇伊士運河通航(1 / 3)

埃及,蘇伊士運河也到了關鍵時刻,經曆了長達九年的施工,終於臨近了尾聲。

這次中途沒有停工,更沒有缺少勞動力。法奧兩國聯合修築大運河,英國確亂不成,反而讓他們的埃及棉花種植計劃夭折了。

之所以施工這麼久,沒有別的原因,主要是運河比原時空的蘇伊士運河設計深度提高了四米。

後來在實際施工中,奧地利一方派出的工程師,要求確保萬無一失,又往下放了兩米。

深度增加了,寬度自然也相應增加了,工程量自然也隨之增加。在缺乏機械的年代,增加的土方量就不是一個工程。

工程量增加施工成本也跟著增加,原時空的蘇伊士運河幾經波折最後通航,成本高達1860萬英鎊,現在還沒有通航成本就高達3770萬英鎊。

不斷攀升的成本,讓蘇伊士運河的股票一路走低,很多人都懷疑這條運河能不能回本。

這正好便宜了弗朗茨,有人拋售股票他就接盤。反正虧不了,贏利隻是時間的問題。

正是有他這位接盤俠,蘇伊士運河股票才沒有跌成白菜價。當然,跌破發行價是不可避免的。

增發兩次股票後,見股票低迷就像是賣不動了,運河公司直接以運河產權抵押向銀行貸款。

在金融市場上遇冷,好在這是戰略性工程,被法奧兩國政府看做是打破英國人對直布陀羅海峽壟斷的機會。

在兩國政府的擔保下,銀行才肯提供貸款。本來弗朗茨準備自己接這筆生意的,不過遭到了銀行工作人員的反對。

畢竟外界不看好運河公司,發放這種巨額貸款,容易引發連鎖反應,萬一影響到皇家銀行的吸儲能力就麻煩了。

要知道,弗朗茨的大部分投資實際上都是利用貸款進行的。在這種背景下,保證皇家銀行吸儲能力就至關重要。

從自家銀行貸款,左手倒右手,他所需要支付的資金成本僅僅隻是存款利率。實際上,比存款利率還有更低。

資金滾動使用。就算是錢花出去了,很多時候也是一個賬戶劃到另一個賬戶,並沒有從銀行中取出來。

這個年代沒有銀聯,跨行轉賬都需要自己動手。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這麼幹的。

這就是機會,銀行可以多次循環利用一筆資金。隻要不遇到金融危機、擠兌風潮,循環個幾十次都沒有問題。

就算是金融危機,對皇家銀行衝擊也不大,信譽是一個好東西。

這些年皇家銀行可收了不少黃金,一部分賣了出去,大部分都儲存了下來,在維也納總部還有一百噸黃金的儲備金放在那裏。

這就是皇家銀行的信譽所在,表麵上看來一百噸黃金很多,實際上的價值也就2732.24萬神盾。

隻不過聽起來很霸氣,讓人感覺財大氣粗,有安全福

當然,最令人放心的還是“皇室”這塊牌子。隻要皇室不倒,皇家銀行就不會倒。這相當於弗朗茨的臉麵,不可能讓它破產。

大部分資金都拿來自己投資了,拿出去放貸的資金自然就少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皇家銀行都不做額生意。

簡單的來,就是低於十萬神盾的貸款業務,這裏概不接待,有抵押品都不接待。存款限額就要低得多,五神盾就可以開戶。

沒有辦法,這個年代受限於技術,全靠人工辦理業務。存款還好,問題是貸款審核,要調查資料非常的麻煩。

皇家銀行做額貸款,隻有政府委托的政策性貸款可以例外。由政府負責擔保客戶的還款能力,這些問題自然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