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國際承認(2 / 3)

在商品市場上,我們又增加了一個競爭對手。或許要不了多久,美洲地區都充斥著美國製造。

資本無國界,或許很多資本家已經在考慮搬家來美國了。要是這些人也跑過來了,那麼我們在技術上的優勢也就不複存在了。

要知道,他們還卡住了我們的工業原材料,比如——棉花。

就算是大家找到了新的原材料產地,在生產成本上也很難比美國更低,資本家們跑到美國建廠也是合情合理的。”

德魯磕話顯然是意有所指,在坐的幾位都是各國的統治階級,屬於既得利益者,沒有人想要看著自己的國家利益受損。

馬克奧立弗臉色大變,他敢保證如果這次自己無所作為的話,回國之後,決定會遭到國內資本家的報複。

資本家移民美國?這實際上隻是大資本家、財團的專利,中資本家跑到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被人吞噬幹淨就算是幸閱了。

真正的資本無國界,還要等秩序建立起來過後,大家都變得注意吃相了,才得以實現。

德魯磕目的還是提醒大家屁股要坐正,不要收了北方政府的錢,政治立場上就傾向美國人。

平複了心情,馬克奧立弗笑嗬嗬:“美國的確太強大了一些,還是削弱一下的好。

我記得《獨立宣言》上美國聯邦州有退出的權利,既然現在南方7個州已經獨立了,那麼我們就承認他們的地位吧!”

這才是致命的,一旦歐洲各國承認了南方政府的獨立地位。南北戰爭就不再是美國內戰,而是兩個獨立國家之間的戰爭。

在政治上,對北方政府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一旦確立了南方政府的合法地位,未來各國想要幹涉這場戰爭的借口就好找了。

如果大家願意,隻要南方政府發一張邀請函,大家就可以武力介入調停。

北方政府企圖用廢奴製造輿論上的壓力,斷絕歐洲各國對南方政府支持的計劃,剛剛開始就失敗了。

英國人做出這個決定,背後還涉及到了加拿大問題。美國不斷的擴張,英國人早就不滿了。獨立戰爭過後,英美衝突也沒有停過。

1812年,已經卸任的傑弗遜總統放出豪言:“今年要將加拿大地區兼並……最終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

很快美國人就向加拿大地區發起進攻,企圖獨霸美洲大陸。

怒火攻心的約翰牛,立即采取了軍事行動,讓美國人感受到了什麼叫做大英帝國的鐵拳。在戰場上打的美國人滿地找牙,還火燒了白宮。

時間是最好的武器,英國饒恐怖逐步被美國拳忘。1844年,第十一屆總統詹姆斯-波爾磕競選口號就是:“(英國)要麼交出俄勒岡,要麼開戰!”

這個時候的美國已經不在弱,不在是那麼好打了。

當時倫敦政府權衡利弊了利弊過後,就認慫放棄了俄勒岡地區,可是這一口氣也就憋了下來。

氣可以憋,但是美國的威脅英國人也感受到了。隻不過資本家們為了自身利益,對國會施加了影響力,調和了英美矛盾。

無論是怎麼,仇還是記下來了。馬克奧立弗發現了奧西兩國的反美立場過後,立即決定敲美國人一記悶棍。

法國代表亞爾弗裏得反對道:“直接幹涉美國內政不好吧,歐洲輿論都是支持廢奴的,我們這麼做很容易引起麻煩。”

利益決定了立場,法國人在北美的利益已經很少了,他們自然不會介意美國做大。反正,美國做大過後,首當其衝的是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