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神羅派在行動(3 / 3)

這個年代英國隻是控製了印度,還沒有來得及一口吞下去,要是讓俄國人跑出來攪局,他們最重要的殖民地搞不好就要飛了。

麵臨兩難抉擇的時候,猶豫是不可避免的。

畢竟重建神聖羅馬帝國依然隻是一個鬆散的帝國,在沒有完成內部整合前是無法對外擴張的,還有法國炔在前麵,短期內英國人還不會受到威脅。

腓特烈-威廉四世冷笑的:“奧地利人想的太好了,弗朗茨那個屁孩,大概是被人忽悠傻了吧!

隻要我們不同意,德意誌地區就不可能統一起來。莫非他真的以為,德意誌各邦國就願意被奧地利人統一了?

如果無法靠政治手段重建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人會怎麼做,有沒有可能利用軍事實力武力統一德意誌地區?”

約瑟夫-馮-拉多維茨搖了搖頭:“陛下,這是不可能的。奧地利的軍事實力雖然強大,卻也不可能在有列強幹預的情況下,統一德意誌地區。

一旦奧地利采用武力,我們就和德意誌各邦國結成聯盟,共同抵擋他們的進攻。

甚至我們還可以故意放任奧地利人消滅這些邦國的軍事力量,隻要我們不冒然和他們決戰,拖延到法國人出兵幹涉,奧地利就輸定了。

隻要操作的好,戰爭結束後這些邦國實力大損,我們統一德意誌地區的機會反而出現了。

梅特涅那個老狐狸不可能看不出來,費利克斯一心推行和平統一,也是因為如此,有他們在奧地利政府是不可能冒險的。”

約瑟夫-馮-拉多維茨首相的判斷沒有錯,這也是弗朗茨不敢冒險的原因之一。

隻要普魯士軍隊不出來和奧地利決戰,無論是據城而守,還是一路後撤,短時間內都不可能消滅他們的主力。

拖上一兩個月時間,法國饒幹涉軍就過來了,普法聯手奧地利就招架不住了。

要是再多拖幾,英國人、西班牙人、還有歐洲一幫國的幹涉軍都來了。

這種情況下,奧地利根本就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賭上了全部身家,一旦失敗那就完蛋了。

難道可以期待,奧地利軍隊大爆發,在各國幹涉軍沒有抵達前,先幹掉普魯士和法國?

大國維穩,國弄險。

熟讀曆史的弗朗茨清楚,隻有活到最後的勝利者才是真正的勝利者,靠莽一波勝利的國家,最後都是悲劇收場。

日本、德國都是其中的典型,都是戰鬥力爆表的主,爆發的時候日日地日空氣,然後被大家聯手揍的半身不遂,把前期的收獲全部吐了出去。

反倒是一直苟活混日子的意大利,兩次世界大戰都混成了戰勝國,占了不少便宜。

就連牛逼哄哄的法國人,吃了一次虧後,都知道能躺贏,就絕對不要浪。

有這麼多前輩案例在,弗朗茨怎麼敢浪呢?不要看奧地利軍隊經過整訓後,戰鬥力看上去似乎很強悍,問題是隻能爆發一波啊!

一旦不能速戰速決,時間長了奧地利多民族國家的弱點就要暴露了。

按照現在計劃,就安全的多了,隻是對民眾基礎良好的地區動手。攤子鋪的,風險自然也。

完事過後,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內部整合。法國人敢冒頭,那就是侵略者,可以享受本土作戰的軍心士氣加成。

腓特烈-威廉四世歎了一口氣:“可惜了,如果沒有這幾個老狐狸,我們還可以派人去嚐試一下。

現在麼,還是想辦法破壞掉奧地利饒計劃,最好還不要引起民眾們的反感,我們的聲譽可沒法再折騰了。”

名聲臭了幹什麼都難,被德意誌邦國聯手坑了一把過後,一直到現在普魯士政府的聲譽都不好。

不僅僅是德意誌地區,就連在國內,普魯士民眾對政府都不怎麼感冒。

無論他們如何解釋,政府許諾沒有能夠兌現,民眾總是感覺政府騙了他們的錢。尤其是民族主義者為甚,對政府同俄國饒妥協非常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