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0月的議會選舉——塞族的大選抵製行動和拉穆什·哈拉迪納伊被選舉為科索沃總理在歐安組織(OSCE)的支持下,第一次由地方當局(中央選舉委員會)組織的2004年10月議會選舉是對政治製度穩定性和成熟性的又一次更為重要的考驗。這次投票選舉首先關係到如何確定下一階段的政治格局問題,這個階段科將進入科索沃地位談判和決定程序。
按規定限於30天以內的競選活動中,科索沃阿族政治領袖們鋪天蓋地的獨立言論唱起了主角。例如爭取科索沃未來聯盟(AAK)主席拉穆什·哈拉迪納伊(Ramush Haradinaj)大談將很快實現科索沃獨立,將擁有屬於科索沃的憲法和軍隊。
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代表耶森——彼得森運用一切他所能運用的政治手段和說服技巧,試圖推動科索沃塞族居民參加議會選舉。但是徒勞無功:受到貝爾格萊德方麵政治約束的科索沃塞族人響應塞爾維亞總理沃伊斯拉夫·科什圖尼察(Vojislav Kostunica)和塞爾維亞東正教會高層的號召抵製選舉。後來的選舉過程顯示,塞爾維亞總統的這番妥協性質的建議僅促使很小一部分科索沃塞族居民參加了選舉。事態的發展意味著新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代表耶森——彼得森嚐到了第一次失敗的苦果。
塞族的抵製態度一方麵可理解為對塞族在阿族控製下的科索沃處境絕望的反應。“我們如何能夠希望去投票,這對我們沒有意義”,一位塞族婦女這樣說到。她不得不離開在普裏什蒂納附近的奧比利克(Obilic)的家到塞族飛地格拉查尼察(Gracanica),和另外34名塞族難民一起生活在改裝後的船用集裝箱裏。
10月23日的選舉過程十分平靜、“平和、民主、沒有意外發生”——歐安組織公報這樣評價道。風平浪靜的選舉過程也得益於駐科維和部隊的努力,選舉開始之前駐科部隊在科索沃地區投入2000兵力維持治安。第二輪議會選舉時參選選民已明顯少於3年前的人數(相比於2001年11月的64.3%此次參選率隻有53.6%)。科索沃塞族居民中隻有不到1000人參加投票,也就是說隻占到204000名有選舉權的參選選民的0.35%。參選率低的原因除了塞族居民的全麵抵製以外無疑是科索沃阿族居民日益增長的同情感和失意情緒。麵對糟糕的社會經濟環境和黯淡的未來前景,科索沃人對已經明顯不能解決民眾關心的核心問題的政治和政治家們所抱的期望已越來越少。
議會選舉的結果表明,除了增加一個新的黨派即維頓·蘇洛伊(Veton Surroi)領導的“ORA”以外科索沃的政黨勢力結構基本沒有什麼改變。科索沃民主聯盟(LDK)得票率為45.4%,獲得議會席位中的47席;之前滿懷希望取得更多選票的科索沃民主黨(PDK)得票率為28.9%,獲得30席;拉穆什·哈拉迪納伊(Ramush Haradinaj)的爭取科索沃未來聯盟(AAK)得票率為8.4%,獲得9席;ORA得票率為6.2%,獲得7席。抵製選舉對科索沃塞族造成的不利後果體現在——塔迪奇總統在選舉之後的一份官方聲明中這樣表述——塞族人本來可以通過參加投票爭取到議會中的30至35個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