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未來三年:中國不能再犯錯(2)(2 / 3)

在房地產問題上是如此,在經濟問題上是如此,在社會政治問題上是如此,在科技革命問題上同樣也是如此。科技革命的方向是無法真正去糾錯的,走錯了就是走錯了。也許我是杞人憂天,但媒體工作者永遠都要做社會的“看門狗”,沒有賊進來我們也沒有功,有賊進來了我們就有過。所以,我認為未來也許有幾個問題值得重視。

第一是城鎮化,現在大家對城鎮化抱有很高的期望,以為城鎮化能夠拉動很多經濟上的發展,這些我們都可以預期,而且現在的領導們也都認識到要增加人的城鎮化,建空城是沒有用的。但在人類曆史上,城鎮化永遠隻是工業化的一個結果,從來沒有成為工業化的一個引領,當然中國現在走出的很多路,都是史無前例的。工業化到了一定程度會轉變為城鎮化,這是已經被人類曆史所證明的,然而城鎮化能不能引領下一輪的工業化是沒有被證明的,中國要做這道題。

一般城鎮化都先有“市”,後有“城”:大家做上生意,人自然就會聚集過來。而現在我們的城鎮化是先有城,市在哪現在還不知道,這會造成很多“空城運動”,會造成地方政府繼續加大投資。造空城,GDP就會被拉高,這對地方政府而言是有政績的。所以,不要等到兩三年以後我們回過頭來時再批評城鎮化問題。

第二,未來真正拉動中國經濟的動力在哪?當然,城鎮化可能是驅動力之一,但它隻是一個手段,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真正源頭是創新,這個國家隻要不增加創新的成分,隻要不能夠在世界科技革命或者世界產業鏈上真正占據高端——要麼占據設計的高端、知識產權的高端,要麼占據下遊的營銷或者定價的高端,那麼就隻能永遠在低端的地方徘徊,隻能成為世界工廠,Made in China。

上麵的觀點,一點都不是我有先見之明,更非我有異於常人的分析能力。這些簡單的道理,大家隻要仔細去想想,不需要一個小時都可以想出來,而且可能整理得比我更加清晰、係統。但為什麼這麼多年,我們所有調控房價的努力都不在正確的軌道上?答案我也不知道。

但這裏我隻想引用在《訪與思——中國人成熟嗎?》一書前言中的一段話:“多少年來,我們經常在做這樣一些十分可笑的事情。更可笑的是,這些可笑的事情,我們往往做得十分投入,似乎人人都在從事一件偉大而正義的事業。這就更具有喜劇或悲劇色彩了。”

三、中國房地產:為什麼一開始就錯了?

談中國股市,很多人搖頭甚至憤怒。談房地產,憤怒的人更多。

2013年11月10日,一個陰雨綿綿的星期日下午,我在香港做完“中國改革:如何走一步,看幾步?”的節目,匆匆趕到深圳龍崗區文化中心,就“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前景和各種潛在風險”發表演講。

現場人頭攢動,氣氛熱烈,經濟、改革、房地產、股市、風險,現場提問環節像炸開了鍋。

不等主持人允許,一位中年聽眾早已起身把話筒拿在手上:“我是個中產階級,已有五套房子在手,現在正準備買第六套,但我對房價沒有信心,不知現在是否應該再下手。另外,中國的股市也讓我失望,上周我又在股市上輸了錢。我該怎麼辦?”

這樣的問題,我在各地演講過程中遇到得太多了。這裏我不想重複對那位中產聽眾的建議,隻想提出一個問題:撇開股市(這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你知道中國房地產這麼多年最根本的問題在哪裏嗎?

我的回答是:中國房地產最根本的問題不在於房價的虛高或調房價的種種措施不到位,而在於從1998年開始的住房改革從一開始就走上了一條偏道。

下麵是我在2013年10月31日節目中的分析:

主持人: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根據內地高層傳遞的訊息,在“十二五”期間建設36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計劃還會繼續,而且暫時不會有所調整,我們關注到,中國近期的樓價是節節攀升,調樓市調樓市,卻越調越漲,中國住房政策是否也在進行調整?

邱震海:首先,這個信號非常好,習近平這幾天連續發表了兩次講話,第一就是3600萬套的保障性住房計劃一定要完成,因為這是“十二五”計劃中定下來的一個目標。關於保障性住房,李克強2013年3月上任之後,又加了1000萬套,等於有4600萬套。最近幾天,他在政治局第十四次學習會議上又談了住房的四個關係,我認為非常好,這裏可以稍微重複一下。

他說,第一,要處理好政府及公共服務和市場化之間的關係,就是政府的調控之手和市場化之間的關係。第二,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之間的關係,一方麵建住房要賺錢,但另一方麵住房首先是保證人民居者有其屋,保障它的經濟和社會功能。第三是需求與供給的關係,就是有多少需求量和可能提供多少量。第四是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係。提供住房才能實現居者有其屋,但是也要防止居者有太多屋以後會陷入一個福利陷阱。